庙会印象
石振怀:其实现在有些庙会只是借用了“庙会”的名义,因为传统庙会都是因寺庙而成会,是因祭祀活动而形成的。北京地区已形成品牌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庙会活动我大多亲身接触过。但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前两年的厂甸庙会。走在南新华街的滚滚人流中,看着人们手拿着糖葫芦、驮着小孩的逛厂甸的惬意劲儿,让人里里外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浓重的过年味。
魏瑞峰:今年庙会就看了10多场。我对龙潭庙会印象最深,这里全国民间花会集中,这也是它最大的特色。因为龙潭庙会的前身就是全国民间花会大赛,全国第一个庙会就是龙潭庙会,有28年历史了。
邹明华:自己去逛的庙会很多,这两年也有20多个。总体感觉今年的庙会都还不错,今年雕塑公园和莲花池的人气都不错,雕塑公园的展示很多、场地很大,逛起来比较舒服,分区很好。莲花池庙会很红火,市民参与的项目很多,有年味。
徐伟:每年都会接触超过10个庙会,印象最深的是红螺寺庙会。这个庙会首先是在寺里举办的,符合庙会的本质特点。从组织来看,庙会主办方不把商业作为主要目的,整个庙会环境非常安静,园内管理有序,厕所等都很干净,符合都市人庙会的需求和含义。此外,还有怀柔敛巧饭庙会,这个庙会很有意思,是从民俗传统自己成长起来的庙会。
陈连山:今年逛了6个庙会,这么多年亲身经历的庙会有十五六个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地坛庙会。这个庙会活动丰富,人也多,庙会本来就该热热闹闹的,这里有很多传统的玩具,比如风车、陀螺等,适合家长带着孩子玩。不光有传统的,又有革新的。
高巍:今年庙会是北京最丰富的一次。所谓“丰富”,包括庙会数量空前增加,较往年多了20%以上;第二,形式多样,除传统庙会外,洋庙会、社区庙会、商家庙会、村镇庙会等都有较大发展,各具特色,游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三,节目更多样,比如杨树底下村的“烩百家饭”等30多家市级以上“非遗”现场展示与表演,以及街道庙会“打春牛”、“喊春”等活动,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很好地烘托了春节的气氛。
生意在“高处”
汹涌的客流中,只有“占领”高地才能引起注意,一位老板站在高处大声叫卖。昨日是正月初五,临近庙会闭幕,地坛庙会部分摊商开始打折销售,另外一些售空货品的摊商也打算提前退出庙会。本报记者 吴江 摄
春节期间,本报连续推出京城庙会系列调查,分别调查了庙会文化与京味,庙会商品价格与摊位经营,以及庙会的配套服务状况。结合此次调查,本报邀请6位民俗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共同分析京城庙会的得失以及将来的走向,从而为京城庙会的未来开出处方。
1
什么是庙会的理想与现实?
庙会的信仰因素在提高
魏瑞峰:庙会最应体现的是文化和老北京民俗,光卖东西就成集市了。今年政府要求庙会减少摊位数,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让出空间。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濒危项目,政府还会在庙会期间给予补贴,因为这些技艺做出的艺术品太贵没人买。
陈连山:庙会顾名思义就是在庙里搞的活动,所以庙会肯定是包含宗教信仰的。信仰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丰富和提高有很重要作用,但过去把信仰全部当迷信反掉了,把信仰里面包含的道德也反掉了。我们应该尊重信仰,允许有信仰活动参加的庙会。这几年慢慢恢复了,烧香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娱乐内容外,信仰因素在提高。
石振怀:庙会活动最应体现的是群众性,是要满足百姓春节生活的各种文化需求。目前北京的庙会已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有传统的庙会,也有时尚的庙会,有京味的庙会,也有洋味的庙会,有室外庙会,也有室内庙会,有大型庙会,也有社区的微型庙会。
高巍:庙会关键是要把握传统庙会的精神内涵,真正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以怀柔圣泉山庙会为例,主办方围绕“感恩、祈愿”的文化内涵,特意恢复了“踩祟”活动,就是用芝麻秸铺地,让人从上面踩过去,结果“踩祟”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这说明传统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2
庙会还存在哪些不足?
娱乐形式单一内容肤浅
高巍:表面上看,今年庙会确实“丰富”了,但庙会的娱乐形式太单一,内容肤浅,缺乏人文关怀。目前一些庙会主办方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和娱乐性,却忽视了“感恩、祈福”的内涵,结果是“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由于一些主办方存有偏见,将感恩文化与迷信落后等同起来,所以在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方面投入不够。
另外,没有找到恰当的传达形式,比如有的主办方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贸然在形式上求新求怪,结果喧宾夺主。其实像挂福牌、走福路、绕福树等,都是人们愿意参与的活动,但部分庙会对这些活动不太重视。
北京庙会确实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弱化了庙会文化内涵,久而久之,真正的老北京文化被排除在外了。
陈连山:传统庙会有一种东西我们现在没有,就是信仰,传统庙会信仰色彩很重。比如现在的地坛庙会等,没法烧香,老百姓纯粹是玩了,没有了信仰元素后,整个文化色彩会减弱。
魏瑞峰:现在庙会交通问题很严重。现在逛庙会的人越来越多,停车十分不便,所有庙会周边的拥堵很严重,乱停车问题和乱收停车费问题难解决。
石振怀:我认为现在庙会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应当在庙会活动中更加注重人性化。而这种人性化更多地应当体现在让老百姓在庙会期间玩好、看好、吃好、乐好,让老百姓在庙会期间尽量减少遗憾。有的庙会举办的特色活动,由于出于安全的考虑,往往使受众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徐伟:庙会缺少整体的仪式感,现在都是各个公园做各自的,各家自己做庙会的启动仪式,没有在传统文化典型性上做文章,应该有个整体的开街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行政性的,应该让大家有个认同的节点。
邹明华:我以前觉得庙会保留最好的是“吃”,现在在“玩”的方面比以前好多了,主办方做了很多努力。有的庙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像雕塑公园那样进行很好的分区。应该重视摊位的科学规划,比如美食区的设置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京报 2011年02月08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