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红涛]西藏民族舞蹈继承创新发展之我见
  作者:红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2 | 点击数:13063
 

 

内容提要:舞蹈是远古人类从日常劳动,繁衍生息中创造出来的人体文化,这个与人类一起走过几千年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为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艺术形式被世人称为“一切艺术之祖母”。西藏民族舞蹈发展至今,她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弘扬主旋律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从而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青睐。同时古老淳朴的舞蹈艺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从:(1)西藏民间舞蹈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基础;(2)西藏当代舞蹈的发展与创新;(3)西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间舞蹈;继承创新;当代民族舞蹈;发展与升华;造血功能

 
一、西藏民间舞蹈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基础
 
藏民族的民间舞蹈博大精深,努力继承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当前西藏文化工作重中之重。现在有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而西藏民间舞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必须以要民间厚重的历史文化根源作为发展的主要基础。
为了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西藏民间舞蹈,98年我参加了昌都地区丁青、内乌齐两县的收集工作,收集内容为“热巴舞”,当时,我区的热巴艺术发展很慢,专业团体在表演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音乐来营造热巴舞应有的热情奔放的氛围,演员手上的热巴鼓纯粹是比划的道具而没有了清晰、热烈、响亮的鼓点,这样热巴舞也就失去了特有的感染力,也不可能将热巴舞这种非常有个性的艺术形式和特有的舞蹈魅力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对热巴艺术的抢救收集过程中,我们的诚恳、我们的热情、我们对热巴艺术的渴求感动了老艺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将他们的毕生所掌握的热巴舞技传授给了我们,其中就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和“九点鼓”这四种最有价值的鼓点。此次的收集、抢救工作为我们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是我们现在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永恒的课题。西藏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她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1989年成功地完成对丁青、内乌齐两县的收集工作之后,很大的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在1990年我和同伴泽吉被界内称为热巴皇后在收集到的《康萨热巴》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创新创作出了第一代《新康萨热巴》,这个节目是没有伴奏音乐,是靠多变的鼓点、唱腔、铃声和独有的呐喊声来进行伴奏。《新康萨热巴》是原始《康萨热巴》的延续,他在继承了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新,鼓点数从原来的单调发展到后来的多变如:原来的点数最多为“九点鼓”(藏语称“古冬”),发展到了“十七点鼓”。将特有的男子动作的幽默性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动作幅度远大于原始《康萨热巴》,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专业性、艺术性。同时巧妙的运用了其他艺术门类如戏曲毯子功里的“小翻”、“倒爬虎”、“僵尸”、“过包”、“案头”、“叠肩”等技巧,经过科学合理有度的编排,《新康萨热巴》获得了成功。这个节目曾几次被选为出访演出时的主要节目,多次为祖国,为西藏赢得了荣誉。《新康萨热巴》的诞生为后来热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95年在《新康萨热巴》的基础上我们又创作出了舞蹈《藏东赛鼓》(又名《康鼓报春》)。1996年《藏东赛鼓》获得了西藏文学艺术最高奖“珠穆朗玛文学奖”,在全国首届“荷花杯”专业舞蹈大赛中获得创作铜奖,此节目还成功地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在成都举办的西部电视节、西藏电视台藏历新年晚会及在昌都举办的“心连心”的演出。每场演出观众们都会用最热烈的掌声告诉我们《藏东赛鼓》是成功的,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的创作灵感,继承了厚重的西藏历史文化痕迹。舞蹈《新康萨热巴》、《藏东赛鼓》新的动作风格和新的鼓点的问世可以说是当代热巴艺术以及舞蹈艺术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典型。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如: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由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的舞蹈编导张纪刚老师创作的《千手观音》,2004年西藏电视台藏历年晚会中由藏大艺术学院罗丹老师创作的《踏地狂舞》等,这些舞蹈的产生和演变不难发现与民族的历史进程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著名的舞蹈家、编导、舞蹈评论家、舞蹈界的老前辈吴晓邦老师十分重视对各民族舞蹈的研究,他认为:“民族舞蹈在研究过程中,要从每个民族的语言、诗歌和舞蹈的结构上,使得与民族特性的意识相结合,因而我们必须熟悉他们生活中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他明确指出:“学习各民族的民俗学,收集各民族的基础资料是我们舞蹈家的一件大事”。
 
二、西藏当代民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
 
发展西藏舞蹈应该大力开创“西藏当代民族舞蹈”。
 “西藏当代民族舞蹈”是指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出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的表现西藏当代风貌和符合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舞蹈。“西藏当代民族舞蹈”与“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式民间舞蹈”有所不同,其不同在于继承发展式民间舞蹈是在传统的有舞蹈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和发展。而西藏当代民族舞蹈的创作是依靠创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用编导独有的艺术眼光提炼出可舞性极强的创作元素,给予艺术升华,从而创作出的展现西藏人民当代意识和艺术上代表民族舞蹈水平,并达到很高审美境界的民族舞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项冰]德宏地区傣族佛教信仰的变化
下一条: ·[吴仕民]原生态文化摭谈
   相关链接
·[陈权 阿依林芳]民间舞蹈“蛾蛾灯”的保护与传承·[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纪兰慰]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纪兰慰]民间舞蹈与田野作业
·打花鞭:陇上民间鞭舞谁传承·湖北土家族纪录片《巴山撒叶嗬》获国际金奖
·中国文化报:民间舞蹈笔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