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马榕]浅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版本变化
  作者:马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8 | 点击数:9038
 

  由于作者说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初步学习,思想及认识有了“提高”,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反思,“关于文学史的某些问题,已有不同的看法”。对某些地方的评论,又重新作了改评。如初版时,对墨子的评价是:“墨子是一个苦行的富有同情心的宗教家”改为“墨子是一个苦行的富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虽看起来无关宏旨,但已显现出作者妥协的变化。对某些学术上的观点,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校正。关于名词的提法,也做了一些委婉的删改。然而,他那勃发的个性,仍然还是表露无遗。可是,苦心之作并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反被批判为“人性论”,“评价标准的错误”,是一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书。

  时隔五年,作者又作了一次重新修订。由中华书局出版,称“新一版”。分上、中、下三卷,繁体竖排,大32开,褐色封面。发行时间依次为:上卷1962年8月出版,中卷1962年9月出版,下卷1963年7月出版,印数皆为14500册。全书共分三十二章,比“建国版”又增加了一章。三卷本按流水号顺序编码。首页为“重版前记”,第二页为“新序”,删除了“原序”。这次重版,正如作者在“重版前记”中所说:“通沟补漏,粉壁涂墙,增减家具,移动摆设,在旧的规模上略求平衡而已。”纵观全书,此版书变动最大。篇目上,第一是将“秦代文学”整章取消,直接并入“哲理散文”小节中。并按年代顺序,将其调置“屈原与楚辞”之前。第二,新增了重要的“清代的戏剧”一章,其中有“长生殿”、“桃花扇”、“昆曲”等小节。第三,将“清代的诗歌与词曲”一章,分成两个独立大章,一个是“清代的诗歌”,一个是“清代的词曲”。原来下设仅三个小节,现“清代的诗歌”一下增加了七个小节,“清代的词曲”增加了五个小节,时代延续至鸦片战争,当然,内容也扩充了不少。原来对清代诗人,只作简略介绍,大多没有作品举例,至此,不但加大了篇幅论述,并有了作品的分析。由原有的八万多字,增加到二十万字。

  至于小节的部分,也略有改动。除了文字修订外,第一章的开篇还增加了“文学的起源”一节,弥补了前书的不足。还将“附论一”、“附论二”直接改为二小节。“汉书与政论文”一节,在此将其分为“汉书”、“汉代的政论文”两小节。“元代的散曲”一章,则改为“元代的散曲与诗词”。新增了“元代的诗词”一小节。“明代的戏剧”一章,增加了“沈璟与吴江派”一节。“明代的小说”部分,继“三国演义”之后,增加了“其他讲史小说”一节。“清代文学”部分,在“桐城派的古文”之后,增加了“散文的新变”一节。另外还增加了“元杂剧的演出实况”、“明初的诗文”、“唐宋派与归有光”等小节。从这些变动的篇目上看,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材料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充实了。具体到对人物、作品论述上,不但增加了遗漏的《吕氏春秋》、《国语》等著作,对一些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前版书缺失介绍,至此“新一版”,也另开专文作了补充。如曹操、曹丕、陈琳、陆机、司空图、龚自珍、梁启超、康有为等等。有的人物介绍,仅采用上下过渡式的叙述方式,将其带出,缺少生平卒年,在此也纠正过来了。不仅增设了人物生卒年份,而且还以醒目黑体字置于篇首,便于读者翻阅、查找。只是对墨子的原有评价,却改为“墨翟是墨家的创始人”一句作结。对白居易的评价,“建国版”为“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战士,人道主义的诗人,新乐府运动的领导者。”在此将其中“人道主义的诗人”一句删除。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显然已有所顾忌。甚至连他的富有特色的才情表述,也有了一定的收敛。

  随着材料的继续挖掘,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作者“看到了一些从前没有看到过的史料”,对书中不足之处,甚至舛误的地方,都作了重新修订。如“曹雪芹与红楼梦”一节,初版本将曹雪芹的生卒年代定为1717—1722年之间,卒于1763年。而“建国版”且定为“约生于1716左右,卒于1763年”。本次则修订为“约生于1715左右—1763年,既四十八九岁”,则采用了学术界讨论的最新观点。对曹雪芹卒年是“壬午除夕”和“癸未除夕”的两种说,则取信前者。再如“魏晋小说”一节,在新的材料支持下,几乎等于重写。其他还有许多,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但最后要说的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一版”多少带有一些政治取向,特别是对有碍的名词和提法,做了一定的删除。可是,虽有所制约,毕竟难掩才子的风采,尤其是在人物的评述上,不仅还保持着他飞扬的激情,率真的个性,似乎比以前更加的畅意发挥,才华尽露了。因此有人批评为:“略有唯物主义”的书。原计划,作者想把这部书扩容为四卷,起於上古,止於1949年,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至清代为止。

  至于文革期间的修订本,变化更大,可用“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作者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修正书中的唯心主义;以阶级斗争理论,区划人物历史的地位;以“儒法斗争”的程式,来阐释文学思潮的演变进程,结果,事后反遭许多口水,作者也深深自责。但处此旋流,实也是书生的无奈之举,在此毋须讨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11年01月26日14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修己]谈我国少数民族现代文学史的编纂
下一条: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
   相关链接
·[李妍 吴亚宁]《敕封平天仙姑宝卷》不同版本对比研究·[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
·[马千里]丰富版本与功能,提升我国非遗名录的社会效应·[魏李萍]古代印度《鹦鹉故事》在土耳其的翻译传播和本土化
·[刘加民]民间故事的“两个版本”·[王嫣慧]戏曲《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版本研究
·[乌丙安]《民俗学导论》维吾尔文版本序·非遗展也需要“版本更新”
·[郑筱筠]傣族《兰嘎西贺》故事不同版本原因初探·《儒林外史》《红楼梦》构成现代中国小说的起点
·“文学史不是开列一份名人名家光荣榜”·在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中书写“文学文化史”
·[石剑峰]建立新文学史观 关注文学的过滤与重建·[周颖]新约圣经:绝对神授还是历史产物
·[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郭预衡教授遗体告别式举行
·北京大学召开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讨论会·[刘辉]汉画中历史故事的组合、版本与变化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为什么要再写中国文学史?·梁庭望:中国文学史需要重新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