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钟敬文]岁尾年头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5 | 点击数:7950
 

  
  旧生活表情的永逝

  当我幼年的时候,住在那偏僻的小市镇里。还能够接触到中国过去时代过旧年的浓烈气氛。

  家里,在十二月十五以后,就进入一种非常的情况里。洗衣物,打灰尘,制作糕饼,添买鞋帽。到了二十七八,已经忙着买菜肉,杀鸡鸭,井边灶前,要到夜晚十时才能够断绝人影。除夕,厅堂里收拾和陈设得像神殿一样,灯烛的光彩直摇晃到明天。小孩子固然心里口唇都开着花,大人们也另显出一种特别的表情。家人的说话声,也好像添上轻快温柔而且谐和的调子。“开门炮”响过后,就是新正了。大人们忙着拜祖宗,接宾客,小孩子却沉醉在他们的种种娱乐里。要到元宵过后,吃过“补天穿”的糕,大家才恢复了常态。这时候,小孩子被迫着去踏上学校的门,心里还不免带着些怅惘的情绪呢。

  在市街上,那些时候,自然更是另有一番风光。从十二月初开始,街上就特别显出热闹的气象。各种农产品海产品和工艺品在“墟日”里,都从四方八面的奔涌到市上来。自然同时也招来了各种各样的客商。在一些街道上,简直没有法子通行过去,尽管你是两手空空。到了中旬,市场上在一般用品以外,还添上一些“年味”浓厚的东西,好像春联、神像、春纸、水仙花等。一到除日,生意的热闹却锐减下来,代替它的是另一种匆忙。人们忙着讨账还账,打扫街道,装饰门庭,……有的商店已经把门关闭起来。到了下午,和讨账的人碰头踏脚的,是那些穿梭一样的鼓手班子。鞭炮声也渐渐沸腾起来。一到天黑,大街小巷都是红亮的灯光。大的、小的、固定的、走动的,……这种光的波浪和乐声、炮声的波浪汇集着、飞扬着,使人心嬉魂荡。二更以后,响起来的,是巨声的炮仗。这边才停,那边又起,而且越来越稠密。你就不是存心“守岁”,要合上眼皮去做一个甜梦也是困难的。

  一清早起来,满街堆着红红绿绿的纸屑。小孩子往往可以从那里找出未燃放过的花炮。每家每户都紧闭着门板。门板上、门楣上不是红彩,就是金光,仿佛佛家所说的“庄严世界”。你如果走到那些神庙佛宇去,那么,神圣的气氛就更为浓重了。它不但洁净光华,并且香雾缭绕,使人生起一种神秘、缥渺的感觉。从这一天起,街市是笼在那种热闹的声音里、繁富的色彩里。到处碰到的,是温柔的笑容,谦恭的仪态,快活的动作,……这一切造成了一种和平常绝然殊异的境界和气氛。直到元宵过后,整个市镇才回到往日的“平凡”里。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时期里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的强烈“表情”。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社会基础虽然逐渐受到动摇,但在生活上那些比较保守的部分里,大致还存留着旧日的光影。抗战以后,我国的社会,差不多整个被抛在一个万涛沸跃的海洋里。旧时那种安详的、庄严的、甚至于神秘的新年的情景,即使在怎样偏僻的小市镇或小村落里,也不容易完全保留了。历史的铁筛,已经把不适应时世的生活表情急剧筛去了。这种生活表情,不管它本身怎样的天真有趣,不管我们对它怎样的追怀、眷恋,它是再不回来了。将来,我们也许要有一种堂皇美丽的过新年的情景罢,但是那决不会和过去的一个样子。

  过去历史的任何场面,是不能够再照样出演在人类将来生活的戏台上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直面社会事实,追求学术尊严
下一条: ·[柳已青]闻一多解《诗经》:先民的情欲之歌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