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周星]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
  作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22241
 

  无论是昆仑谱系的神话,还是蓬莱谱系的神话,甚至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神话谱系在内,都有一些共同的“公约数”,亦即共通共享的文化要素。对于诸神的富于人格化的拟人性讲述,对于神秘事物和力量的信仰和想象,对于永生的期许,以及经常是为了阐释死亡的起源或由来而对“长生不老药”或“不死药”的描述等。其实,长生不死的思想也是为中国古代神话和后来的仙话所共享的[15]。昆仑山作为长生不死之乡,很自然地成为了俗世人间理想的终极归宿;由于它颠覆了人间俗世里有限的生命原理和充满着苦难的现实,因此,可以说在这些神话里寄托了先民们超越个体有限生命并获致幸福永生的强烈、执着的愿望。但同时,神话世界的不死之乡,又总是遥不可及的,它对俗世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却难以抵达那里,也因此,对它就有了更多和更加丰富的想象。

  嫦娥故事与“毋死”之药

  不久前出土的湖北王家台秦简《归藏》中有一卦为《归妹》:“昔者恒我(娥)窃毋死之□□(奔)月而与(枚)占□□□……”。而传世的洪颐煊所集《归藏》,亦有“昔常娥以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之类的文句,这便是中国古代神话里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嫦娥奔月”的由来,它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流传了[16]。《淮南子•览冥训》以下的说法,也应是来自《归藏》。《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之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高诱注:“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有趣的是,比起惦记妻子姮娥离去,后羿更加看重却是失去了不死之药。《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蔵?”屈原也对后羿粗心大意没有藏好不死之药而感到疑惑不解。

  洪颐煊撰集张衡《灵宪》所记载的嫦娥化蟾故事要更为详细:“姮娥窃王母不死药,服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独吞灵药,颇有背叛丈夫后羿之嫌,结局则是化为丑陋的癞蛤蟆(蟾蜍),变成了“月精”。《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补:“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其后面的文字和《灵宪》所载大同小异。

  各地民间关于嫦娥故事的口碑版本很多,其中不少是把嫦娥视为同情的对象,她吞食不死灵药出于迫不得已,寄居月宫的她非常寂寞,对丈夫颇为留恋。但故事的脉络均离不开不死灵药的存在:

  1、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灵药。据说两人若一同吃了灵药,可以长生不死;若一人独吃,就能飞天,升格成神。

  2、嫦娥背着后羿偷食灵药。药效发作,她身体轻飘,直奔月宫。

  3、嫦娥在月宫里非常孤单,陪伴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一说此玉兔原先在西王母身边捣药)。之所以有吴刚砍伐桂树和玉兔捣药之事,是因为嫦娥想配制飞升之药,试图再回到人间与后羿重逢。愿意美化嫦娥的人们,甚至还有人说她见不得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难,于是,把月宫里的不死之药(桂树的果实)撒向了人间,从而使人世间的俗人也能够延年益寿。

  4、有一种民间传说指,嫦娥最终飞回人间,和后羿实现了团圆。中秋节的月饼据说也是为了祭供月中的嫦娥。

  在这一则神话里蕴含着许多涉及永恒生命力的寓意。除了不死药这一项之外,反复于圆缺盈亏的月亮(蟾蜍)、遭吴刚不停砍伐却又随即愈合的月桂树等,也都含有生生不死的精神。后世的文人墨客仰望可望不可及的月亮,常舍去癞蛤蟆的情节而对美丽、孤寂的嫦娥充满同情,唐人李商隐的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描述了长生不死而又孤单清苦的痛苦,堪称最为经典。

  在这里,我们特别关心不死之药,它在《归藏》中被称为“毋死”之药,后世的《穆天子传》里提到王母为天子谣曰:“将子毋死,尚能复来”,也采用了“毋死”一词。依据《山海经•海内西经》所谓“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仁羿要去“上冈之岩”,大概正是为了向西王母讨药。后羿本为东方(东夷)“十日国”的射日英雄,由他来向西方的王母求药,意味颇为深长。西王母因为拥有不死之药而名气很大,常有来求者,这可能是上古时代一个颇为普遍的信念。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获得的不死之药究竟为何物,这在上古神话里是暧昧不清的。因此,后人的演绎既有把它说成是吴刚伐之不绝的月桂树(亦即不死树)上的果实,也有说月亮上捣药兔所捣制的便是;更有说西王母的不死之药是来自昆仑山的不死树、不死草。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了不死之药的身体反应是变得轻浮、飘忽,就像长了翅膀一样,正因为如此,嫦娥才有可能奔月。惟今在山东省日照市尧王城遗址南侧的天台山上,有英雄大羿之陵,其侧又有“姮娥墓”,令人诧异和不解:何以服了不死药的这位月亮里的美丽女子,竟然还是死去了,并有了一座坟墓?

  西王母的不死药和她的“蟠桃园”

  昆仑神话的主角是西王母。神话里的西王母有多种形象,有关她的记录较早出现在《山海经》里。《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样的记载读起来令人觉得她像是一位凶神,掌管瘟疫和刑杀,如同死神一般。笔者以前曾经从“蓬发戴胜”的描述,说她或许就是一位上古羌戎族系的部落女领袖[17];赵宗福教授说她是氐羌虎图腾部落的女酋长兼大女巫[18]。此外,还有人把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中垂于几位舞者腰下的飘带,视之西王母部落方国的“豹尾”。此类说法若从史前时代的社会结构看,似乎不无道理。但西王母究竟是由人而被“神格化”,还是由神走向了“人格化”,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归根到底,她是神话人物,我们不宜在将其历史人物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傅谨]“戏曲”考
下一条: ·[刘亚虎]神的名义与族群意志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