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世界关注“中国为兔疯狂” 中国春节获西方认可
  作者:记者 李勇 崔寅 青木 王晓雄 杨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7637
 

  实际上,任何一个大国都会面临多种问题。印度《商业标准报》1月31日以“中国的超级大国综合征”为题报道说,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中国面临大量问题: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改变现在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的现状,增加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实际上,中国经济令人震惊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在21世纪更为传播。文章说:“事实是,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全球经济最为强大的力量。”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说,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冠军;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模式,中国文明,不得不让人钦佩。文章还说,新的一年,全球气候新政策、人民币升值、人权等争议问题等待着中国,新的时代也要求中国遵循创新、品牌的理念,而不是抄袭,“只有这样,跑得最快的聪明兔子才不会让西方害怕”。

  德国《日报》则扯得更远。该报1月31日的文章说,在中国神话中,月亮上有一个人,也有一只兔子。难怪在2011年兔年,北京制订了新的空间计划。“中国兔”将再次飞往太空,但这也引起太空竞赛。

  中国春节获西方“官方认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后就抛弃了农历春节,但现在,春节成了日本越来越不容忽视的日子。

  1月28日,当《环球时报》记者在离东京不远的日本古都镰仓车站等车时,一抬头,意外发现站台上竟然挂了一排大红底子的条幅,祥云里大大的汉字写着“欢迎春节游客”。而当时站台上乘客稀稀落落,只有几个日本中学生在默默等车,并没有多少游客的影子。这个条幅是日本盯上中国春节商机的一个缩影。《日本经济新闻》1月29日刊出文章说,日本“春节商战”瞄准中国游客,各大商场,特别是电器和百货公司纷纷出台优惠措施,以吸引那些出手大方的中国游客。

  越南也过春节,但每12年中就有一个与中国不同的生肖年。法新社报道说,正当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准备迎接兔年的时候,越南人正在迎来猫年,究竟越南为何抛弃兔子而选择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也可能是翻译上的错误。报道称,越南人为他们的选择辩护说:“兔子和老鼠都是啮齿类动物,生肖动物应该不同才对。所以越南将兔换成猫是合适的。这代表了宇宙的阴阳平衡,而且拥有猫也代表你更加富有、生活更好。”

  实际上,过春节不再是东亚人的专利。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称,如今即使在美国,人们也普遍知道中国农历新年,知道兔年是一个运气不错的农历年份,因此赌城拉斯韦加斯的巴拉吉奥酒店大堂特意竖起18英尺高的财神塑像和12英尺高的野兔塑像,尽管老板和大多数游客不是中国人,但他们普遍认为,让这里沾一些中国年的喜气是相当好的主意,事实上,有这样想法和做法的,远不止他们一家,在美国,不必飞往拉斯韦加斯,也许在您生活的城市,就能寻到有声有色的中国年气息。

  《芝加哥太阳时报》的文章称,芝加哥附近的沃基根并非华人社区,但新年气氛很浓,一家餐馆周六举办了兔年庆祝活动,有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还有中国民乐演奏,但表演者无一是中国人,一名参与者称,中国年是“了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最好载体”。一名曾是难民的越南华裔称,中国的崛起让中国年变得更容易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而几十年前他揣着20美元从越南逃到美国时,这里并没有什么中国年的氛围。

  数十年前,春节在西方还属于“少数民族节日”,即只有海外华人才把这一天当做节日。后来,随着华人社团扩大,包括中国驻外机构的推广,春节成为一个“广告节日”,即当时中国人在海外搞春节庆祝活动。近些年来,春节在西方俨然已成为“时尚节日”,虽然暂时还比不上圣诞节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重视这个中国节日。

  美国《奥兰多先知报》称,中国新年在北美文化中已被广泛认同,而一些同样过春节的亚裔社区开始叫屈,希望不要仅仅把春节叫做“中国新年”。

  另外,有更多国家的春节带有“官方色彩”。加拿大CBC广播公司报道称,加拿大联邦多元文化部长肯尼、环境部长肯特等特意在中国年前夕赶到华人聚居的多伦多万锦广场发放兔年红包,并参加华人社区新春活动。

  巴克特曼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走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发展道路的国家,外界质疑声与赞叹声同步提高是无法避免的。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接受,甚至成为时尚,正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成就之一。(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记者 李勇 崔寅 青木 王晓雄 杨明)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环球时报 2011年02月02日 13:57: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京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春节活动
下一条: ·各地举行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 共贺新春佳节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