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祖庙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此后,相关方面对修缮工程的细节进行了长达3年的筹备和研究。2006年8月,佛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祖庙修缮经费预计超过3000万元,由市财政全额支出,以体现对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负责任态度。2007年11月,这座佛山人的精神家庙正式进入百年修缮工程阶段。
祖庙百年大修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一座浓缩了佛山历史文化脉络的建筑进行工程浩大的修复,更被赋予了传统文化回归的价值,是重新感受、认知、回归其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精髓的过程。
2010年11月,历时3年的修缮工程终于全面竣工。盛大竣工仪式,开启了千年祖庙的新篇章,来自佛山社会各界的市民群众以及海内外的乡亲们近600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海外佛山人心系故土,难舍乡情。祖庙圣域,几入魂梦。今喜见祖庙重张,数十载儿时记忆再相逢……”海外乡亲梁华在现场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
在一座拥有珍贵价值的传统历史文化的城市,尊重并赋予这些历史文化应有的地位,是佛山人一脉相承始终不变的态度。2007年以来,我市率先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建成我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名录项目13项,省级名录项目23项,公布市级名录47项。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1人。佛山市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等级,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面对存量丰富的文化遗产,佛山人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式的保护和传承,而是将其看作城市的发展动力和文化资源来对待。
2007年,东华里片区拆迁正式启动。作为佛山历史上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这一片区包括简氏别墅等22处文保单位完整保留。经过3年多的打造,融合岭南民俗文化、禅城时代特色和现代商业文明的岭南天地项目,将保护利用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开发成功结合,成为佛山焕发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代表作。
通过各种活化手段,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近几年,佛山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采用多种文化艺术形态,积极推进一批如粤剧电影《小周后》、精品粤剧《紫钗记》、电影《无防之城》等文艺精品的打造,硕果累累。通过2010年深圳文博会和上海世博会的舞台,佛山的彩扎、剪纸、醒狮、陶艺、木版年画以及香云纱、粤绣服装等多个项目也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也使“佛山”名字叫得更为响亮。
文化产业:从配对到融合
如果说,传统历史文化代表的是城市的记忆,那么现代文化产业就是城市的未来文化竞争力所在,是文化经济功能价值的体现之一。
“十一五”期间,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佛山市紧紧抓住重点环节, 重点领域,以点带面,整体、全方位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佛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胜枚举,但佛山要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到既要配对,又要杂交。”连任两届佛山市政府顾问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对佛山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精准的分析。他表示,佛山既要整合配置自身宝贵的资源,总结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同时也要顺应全球市场的潮流,吸取发达国家的长处,因地制宜地重点选择和开发新的重点项目和操作模式。
广东中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外来媳妇配对本地郎”的产物。
今年,中凯传媒落户南海,在千灯湖金融高新区内策划启动了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中凯文化商务港。这个项目占地50.44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达11.3亿元,建成后将打造成集广告影视、动漫网游、数字娱乐、创意设计、文化产权交易、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于一身的大型文化总部基地。
作为中凯文化集团上市的唯一主体,广东中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还将争取于2012年完成全部上市筹备工作。成功上市后,中凯传媒将成为国内首家以新媒体为经营核心的综合性上市文化企业。集团总裁郭子龙说,与南海的合作将是中凯文化集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
有着雄厚制造业基础的顺德,在以文化提升产业的道路上走的则是杂交的道路。以顺德工业设计园为前身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目前已经吸引超过600名设计师进驻。去年1亿元的产值,已经带动了过百亿元的相关产值。“顺德工业设计产业逐步形成效应不仅服务于区内企业,还要服务于本市内超过10万家企业,更要向整个珠三角甚至东南亚辐射。”顺德区区长梁维东对此充满信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佛山市人民政府网 201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