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张黎姣]过的是春节还是“春劫”
  作者:张黎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19 | 点击数:7002
 

  有人为春节忧虑重重,也有人泰然处之。王达是公司白领,虽然年前聚会扎堆,还要去给亲戚买东西,但他却丝毫不愁:“我没有压力,给父母买礼物有心意就好,没必要太贵重。”在他看来,“恐归族”的恐惧都源于面子问题。要是为了过年,非砸锅卖铁搞“面子工程”,搭上的只有自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年轻人的“恐归”心理跟他们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老一辈人对乡土的怀念单纯而深厚,现在的情感有些物质化了。因此,物质和情感的双重付出让年轻人有些不堪负荷。”夏学銮认为,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的,儿女们应该给自己的情感“减负”,踏实回家。

  除了减轻孩子过年回家时物质方面的压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副主任颜梅指出,呼唤文化上的价值回归也十分重要。"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重新受到重视的同时,我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发掘反而弱化了。像庙会,好像定格在食品买卖,而缺少了对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的展现。”颜梅认为,也许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原来不一样了,才使得年轻人误以为带着礼物回家才能体现孝心。

  “如果春节真是场大考,劝各位考生,保持淡定。孩子们别多心,不用包红包、买新衣、拎着豪华礼,爸妈不是周扒皮;爸妈们也莫着急,别问年终奖、考第几、啥时办婚礼,孩子不是答录机。”网友gabriel在微博中调侃说。“父母们,喊天下的孩子回家吃饭吧!吃过饺子,春天也就不远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国青年报 2011-01-11 08:55:20

上一条: ·[田青]时禁:中国人忘却和丢弃的风俗民规
下一条: ·调查:超七成网友称送礼已成无奈负担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