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张黎姣]过的是春节还是“春劫”
  作者:张黎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19 | 点击数:7003
 


  对于这个春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复杂情绪。有网友总结:春节回家,是对大多即将踏上旅程的国人的人生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社会交际能力,经济能力,人格承受能力。

  近日,在新浪微博上,“春节过年你都会把钱花在什么上?”和“春节回家你会给父母多少过年钱?”这两组投票引起网友关注。截至1月10日,已有近四百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给父母、晚辈红包,以及犒劳自己,成为多数网友春节的主要花费,而给伴侣一掷千金送惊喜、拜访岳父岳母的人数比例只占3%和5%。73%的网友表示将给父母1000元以上的红包。只有21%的人选择拿出500元以下孝敬父母。

  不少年轻人开始盘算一笔过年账:封红包、买车票要搭钱;家人聚会、朋友聚餐要搭时间……金钱和情感的投资,让许多年轻人开始犹豫:过年回家是否能值回票价?这些对过年回家有恐惧感的年轻人,被称为“恐归族”。

  一个名为“花花的尾巴上”的“恐归族”就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我是不是很卑鄙?我特别希望今年春节再下大雪,这样我就不用回老家了。不用喝酒、不用给红包,只要寄钱给老人就行了。”

  然而“恐归族”是否用金钱就能带给家中老人“终极关怀”?

  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下午四点,年过80的王爷爷刚从佛堂拜佛回来。“过不过节都一样。我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他们平常都特别忙,很少有机会来看望我,过年我就留在松堂。”在他眼中,松堂就是他的家。

  许多老人无法经常得到子女关怀。近日,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中,就加入“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的规定,并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孝道要靠法律来约束,这背后是否也有年轻人自己的苦衷?

  年近30的广告公司制片人赵黎至今单身。由于工作繁多,春节放假时间短,赵黎准备年后再请假回家。“我觉得在北京过年挺好的,清静。而且我现在还是单身,父母还经常打电话催我找个男朋友,要是回家了,亲戚朋友问起来,我真受不了。”

  从河南小城市走出来的大学生步春毕业后选择在早教机构做一名幼师,而这在父亲眼中简直不可理喻。春节前,父亲叮嘱她,不能在亲戚朋友面前说自己是幼师,至少也要说是小学老师。加上过年还要给老人和小孩包红包,收入并不高的步春打心眼儿里害怕回家。

  而有些已站稳脚跟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小旮旯”。

  “过年就不回家了,不敢回去,我怕回去看见‘自己’。”大学教师张勇的老家,在一个落后的镇子里,去年回家,他就发现自己在家乡“不适应”了。“除了吃喝,我不知道该跟爸妈交流什么。我和老家的朋友,也没有共同语言,说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还有些亲戚朋友,见我现在混得好了,就来求我办事,春节变成‘春劫’。我实在不愿意相信,自己就是那儿的人。”没有网络,信息闭塞,也让“现代化”的张勇不知所措。

  对于这个春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复杂情绪。网友“玛拉喇嘛”总结:春节回家,是对大多即将踏上旅程的国人的人生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社会交际能力,经济能力,人格承受能力。考试期间,必须保持充足的体力,保持面对一切触动人类情感事务时毫不动摇的冷漠之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国青年报 2011-01-11 08:55:20

上一条: ·[田青]时禁:中国人忘却和丢弃的风俗民规
下一条: ·调查:超七成网友称送礼已成无奈负担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