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应对“非遗”传承人“扶上马,再送一程”
非遗传承人们提出,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并对入围的非遗项目发放保护经费,对传承人发放补助经费,但是这部分资金,仅能起到导向作用,要使一些非遗项目获得发展的动力,进而通过发展重现活力,还需要政府多方面扶持。
白洋淀芦苇画传承人杨丙军办的芦苇艺术公司年销售收入五六百万元,产品除了集团采购外,也出口到美英等国。他认为,政府应多关注像他这样的文化产业的领头人。白洋淀有一两千人在做芦苇画,他一直想搞一个艺术馆或博物馆,集中展示白洋淀芦苇画制作精英的作品,打造一个航母,把这门艺术产业带起来“但是搞艺术馆需要土地、资金,光靠我个人的力量很难,如果地方政府扶持一下,比如贴息贷款、协调租地的话,会助推这个项目的发展”。
陶永红是赣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己办了一家赣绣公司,除绣礼品、收藏品外,还开发了很多赣绣的生活用品、如钱包、背包、肚兜、台布、酒瓶套等等。她的公司从场地、资金、税收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每年享受200万元的贴息贷款。“但是这个钱仍然不够,我们要再贷款,就需要资产抵押,我这个人除了有手艺,哪有资产可作抵押?如果政府支持,给我放信誉贷款,力度就不一样了。”
陶永红还收藏了众多宋代以来的赣绣精品,“我一直想搞一个赣绣艺术馆或陈列馆,再依托这个艺术馆,把赣绣产业做成一个基地,而这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调查中,专家也建议,尽快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与监管机制,制定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对各级传承人的经费补助力度,解决其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加强传承人保护的同时,对于濒危项目的学艺者也要有一定的鼓励措施。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经济参考报 2011-01-14 14:52:38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