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白晋湘]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作者:白晋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1 | 点击数:18118
 
从文化维度情况和接触参与情况两个维度出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最终将出现四种模式[1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可能存在四种主流模式:1)整合:期望采用和融入新的现代体育文化,但是不放弃自己原有的传统方式与价值观。2)同化:个体绝大多数的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完全融入现代主流体育文化。3)分离:限制自己与新文化发展紧密的关系,拒绝接收现代体育文化内容与方式。4)边缘化:个体既不能认同主流文化也不能完全认同本民族文化,处于边缘地带。
不同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将会发展出自己不同的文化认同态度模式,而不同态度模式与他们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有不同的联系。国外对民族文化适应的研究表明,民族传统文化适应与其文化认同态度有直接的联系,即同化与整合的态度将与适应成正相关,而分离态度与社会适应成负相关。另外国外Berry[14]等研究认为,整合态度是跨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民族的文化适应;而分离态度却不利于这种文化适应。整合态度反应了一种保留自己传统文化认同和接受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平衡,这些观点对于社会适应可能是一条普遍的规律。该研究表明,积极接触现代主流体育文化,这将可能会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主流文化建立紧密的关系,使自身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社会中去。奥林匹克文化的长盛不衰并能够轮流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举办就是与其积极开放的文化适应态度密切相联系的。同样中国的少林武术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发展也是与其整合态度模式高度相关,而当前不少处于分离与边缘化中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并在科学健康的理念指导下有区别地进行引导与推动。
 
5 “和而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选择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同一化与同质化,而是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其化解之道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只有承认文化差异,保持本民族特色,与异质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才是全球化趋势下民族文化所应采纳的理性选择[1]。
 “和而不同”原则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也是宇宙间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原理[1]。在全球化发展中,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统一、和谐,使事物得到发展。“和而不同”作为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表现了该传统的宽容精神和包容胸怀。著名学者费孝通也认为“和而不同”是世界文化多元趋势的必走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把对待世界不同文化的态度归纳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些提法无疑对于人们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形势下,既不违背世界发展潮流,又能保持民族特色,使大众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让中华民族文化绵延赓续有着重要积极意义。
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在结构上表现不一,但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身体的文化,是一种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身进行的修炼,以增强体质为本,恰恰由于这种同质异构特性,使体育文化的交融成为可能[15]。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具有“和”的前提与基础。或者说,奥林匹克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具有“和”的结合点。从西方文化来看,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关注对立中的和谐。如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从对立中产生和谐;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则认为,宇宙中一切都存在和谐,这一源远流长的西方传统滋润了古代奥林匹克文化的灵魂,也滋养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16]。《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它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人文奥运”理念将“和谐”精神发挥到极致。同样,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天人合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重在健身、养生,从而达到内外和谐。在某些具体体育文化项目中,如现代高尔夫运动与足球与我国古代的“捶丸”与“蹴鞠”本身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联系。
 “和而不同”中的“不同”则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两者的起源的社会背景不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根基于中国五千年农业文化。而奥林匹克文化与古希腊农耕渔业混合的民族经济结构和以航海贸易为主的经济生存方式密切相关。地中海岛屿的互不连续,海峡的阻隔,生产生活中人与大海的搏斗,构建了古希腊民族人与自然分立的哲学观。从而孕育了对抗性极强的奥林匹克竞技文化。其次,两者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不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美、形体美、对抗美。奥运会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将给中国传统价值赋予新的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是建立在人本价值基础上的社会运动,其包含的如公平、友谊、尊重、诚实等价值内涵,这些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都是非常有意的。
当我们在赞颂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为现代奥运的空前繁荣赞叹不已的时候,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鼎盛的外衣下也潜藏着严重的隐忧。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同时也产生了过度商业化和是兴奋剂等问题。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文化底蕴丰厚而独具特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诸多文化特质是奥林匹克运动完善和发展所需要的[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
下一条: ·[邹华芬]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
   相关链接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
·[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郭双]紫陶之神:中华文化认同与金火会窑神的信俗主义实践·[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
·[代清]灶王传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叙事向度、当代意义及现实实践·[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
·[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