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阿苏拉则小的时候,不善说话,整天不作声,做事怪异,而且常常一整天不在家,他的母亲很纳闷,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原来,他每天都被一只神鸟引到密林中,那只神鸟在树上吐下黑血,他便用这些黑血在纸上书写,便形成一个个的彝文。他每天起得很早,一出门就不知去向。他的母亲很奇怪,不知道儿子怎么了,想探个究竟。一天早上,等儿子起身出门时,她也尾随而出,可是走到半路,儿子一闪就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这样几天,都是一样。于是,母亲想了个办法,她拿来一团羊毛线,将线的一头缝在儿子的背后衣襟上。等儿子出门时,母亲便顺着羊毛线寻去。走过了几段崎岖山路和茂密的山林,来到密林深处,发现儿子蹲在那里埋头写东西。原来,儿子的上方的树上坐了一只象乌鸦又象猫的神鸟。它正往下吐黑血,黑血滴在阿史拉则的纸上,他便用一根木棍蘸着黑血写字。原来阿史拉则正是用这种方法创制彝文。但当母亲来到大树底下时,那神鸟被惊飞了。创制彝文工作于是中断,儿子不断的责怪他的母亲,说如果她不把神鸟吓走,他还可以创出更多的文字。彝文就是这样来的。正是母亲吓跑了神鸟,彝文创制工作还未完成就被迫停止了,因此,现在的彝文还有些不够用。(铁燕讲述,巫达整理,1999年)
彝族往往对本民族文字怀有热爱的感情。如果不从政治经济等因素考虑,人们会喜欢学习可以直接记录彝族语言的彝文。对彝文表现出的热爱,反映了对彝族文化的认同。由于规范后的彝文采用的是音节文字的形式,一个字一个音,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而且字数只有819个字。所以对会说彝语的人来讲,学习彝文比学汉文容易得多。许多人只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夜校学习就能看彝文报纸,用彝文写信。而学习汉文的话,首先要过语言关,很多人学习汉语已经很困难,再让他们学汉字,那更加困难了。一些人上完了小学,甚至上完了中学,仍然读不懂汉文报纸,写不出汉文信。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回家务农,由于没有机会使用汉字,几年后又恢复成文盲。而彝文则可以随时使用,可以写信,记事等,所以普遍都说彝文好学汉文难学(马黑木呷1990)。
但是,彝族对彝文有原生情感是一回事,是否采用彝文是另一回事。由于彝文在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较汉文处于劣势,使许多彝族不得不选择学习汉文。这其中原因是下文讨论的内容。
三、语言文字作为“工具”的彝族文化认同
语言是一种工具,一个人多会一种语言就多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这就促使人们想多掌握一些语言,特别是一些用于经济生活的语言。对于一个文化经济处于劣势的族群来讲,掌握一种比本族群语言使用得广的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族群的成员,不会因为使用其它族群语言而失去族群的认同。相反,由于经济或政治各方面的需要,弱势族群的人掌握强势族群的语言会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大家会敬佩。彝族谚语说一个人应该“在汉族地区可以操流利的汉语,在彝族地区说地道的彝语”。这个谚语正是将彝语、汉语作为应不同的场合需要而使用的工具。
(一)政治环境对彝族语言文字的选择的影响
目前,汉族在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彝族处于劣势。凉山虽然是一个自治州,但汉族的文化是占优势的。招工、招生、招干等多数是用汉语文来考核的。近几年,凉山施行双语教学,在一些彝族聚居的地方的学校,开设以彝语文为主,汉语文为辅的体制。在彝汉杂居区域学校以汉语教学为主,辅以彝语文教学。致于离汉族聚居区近的地区,一概用汉语教学。这种体制实施后,效果很明显,很多彝族聚居区的学生用彝文考取了中等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如果一直用汉语文考核,这些人是很难考上学校的,因为汉语言关是他们的拦路虎。
然而,考上彝语文为主的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再继续发展是困难的,很多人毕业后几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回到家乡当彝语文教师或乡村干部。如果再继续深造的话,就要改用汉语。最终来讲,汉语文才是最强势的。我中学时有个同学考取了西昌师范学校彝文专业师资班,在我上大学期间,我们通信还用彝文。他毕业后分到一个彝族聚居的乡村小学当彝文教师,那个地方不通公路,他父母在县城,回家要步行数小时才能到。学校只有两三个教师,没有食堂,要自己动手做饭。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认为学以致用,很热爱他的工作。后来他调到县城工作,改行做行政工作,不再接触彝文专业。我回去后问他是否还在用彝文,他感慨地说:“县城里没有地方用彝文的,很久没有看彝文书报了,我的那点彝文知识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我访谈过一位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的学生,他现在是某乡的副乡长。他说:“我现在很少用彝文。乡下的农民识字的不多,文件传达多数靠口头翻译。不管是彝文文件还是汉文文件,我们都用彝语翻译给村民们听,政府文件多数是用汉文写的。”“我很感激彝文,因为有彝文,我才有机会到彝文学校继续学习。但是,说老实话,因为我是学彝文的,也失去了很多机会。我的中学彝族同学中,考上汉文中专的人,毕业后有的已经考取了大学,继续深造,而我们学彝文的就不行了,可以用彝文考的大学很少,名额有限,用汉文考我们更考不过别人了。”曲布嫫今年20岁,也是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的学生,家住离嘎村仅七公里的吉米镇,我去作田野时(1999年7月)她刚毕业。我问她会去做什么工作,她说还不知道,正等着县教委的分配。据她所知,她的家乡吉米镇中心小学的两个彝文教师职位已经有人做了。她可能会被分配到其他乡中心小学教彝文。我问可不可以改行做其它科的教师。她说不知道,以前的彝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少数有改行教汉文的,社会关系好的人,可以改行做行政工作。如果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彝文教师职位,可能就要在家里待业等待分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巫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