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车锡伦 刘晓静]“小唱”考
  作者:车锡伦 刘晓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5 | 点击数:23567
 

 

 
一、前言
 
在宋元明清以至现代的民间歌唱曲艺中,都有以“小唱”为名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和差别?它们与同时期的某些歌唱曲艺(如“弹唱”、“小曲”、“清曲”——昆曲清唱)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者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在某些歌唱曲艺的历史研究中,却将它们混淆起来。比如,将明清“小曲”与明代的“小唱”混同为一体,这是涉及明清小曲研究时的普遍现象。又如,扬州清曲是属于明清小曲系统的地方歌唱曲艺,民间借名为“小唱”[1],现代文人为提高它的品位又借名为“清曲”,五十年代正式定名为“扬州清曲”,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扬州清曲”[2]条的释文,却将元代文献中的“小唱”、明代文献中“清曲”(昆曲清唱)的某些记载,都放在扬州清曲的历史发展中,搞成了一笔糊涂账。
前人忽略各个时期“小唱”的特殊内涵和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它们与同时的某些歌唱曲艺的差别,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小问题。但据笔者的考察,它涉及到中国戏曲史、民间文艺史、民族音乐史和民俗史上某些问题的正确叙述,因作此文予以考订。其中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难以一一详细铺述。关心这个问题的学者,可以提出讨论。
 
二、宋代的“小唱”
 
“小唱”之名最早出现于宋人文献,指摘唱宋大曲中的词曲,是一种十分高雅的歌唱曲艺。[3]
“大曲”是中国古代集声乐、器乐和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歌舞表演。大曲产生于东汉或魏晋?今之研究者尚有争论,但唐代各种类型的大曲是大曲发展的顶峰,研究者意见是一致的。宋代大曲已衰落,宋初教坊所奏“四十大曲”[4]部分为唐代旧曲。唐宋大曲的结构,一般分作“散序——中序(排遍)——破(舞遍)”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若干段落,器乐曲、声乐曲(歌曲)和舞蹈(歌舞)多达数十“遍”(每“遍”也有一些特殊的名称)。唐代大曲的歌曲主要是歌唱声诗,宋代大曲的歌曲主要是词曲(长短句)。宋大曲的表演多是摘取其中部分段落,称“摘遍”;摘唱其中的词曲,即为“小唱”。因此,小唱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歌唱曲艺,宋人多有记载,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记北宋京城东京的小唱演员:
 
崇、观[5]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6]。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所载是南宋京城临安(杭州)的小唱:
 
唱叫:[7]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8],故曰浅斟低唱。与四十大曲舞旋为一体,今瓦中绝无。……
 
又,南宋末张炎《词源》卷下“音谱”则是对小唱音乐特色的研究:
 
唯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筚篥合之,其音甚正,箫则弗及也。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
 
小唱是摘唱大曲中的词曲,这些词曲与大曲中的舞蹈(“舞遍”部分即歌舞)一体组成为“大曲”,所以《都城纪胜》说小唱与“四十大曲舞旋为一体”。小唱所唱的词曲,据上引文,《都城纪胜》和《词源》所载有不同:《词源》谓“慢曲、引、近”,《都城纪胜》谓“慢曲、曲破”。
在宋大曲的艺术结构中,开始的“散序”部分是器乐曲。“慢曲、引、近”都是 “中序”(排遍)部分所唱的词曲(由器乐伴奏的声乐曲):“引”是开始歌唱的部分,亦称“歌头”;“慢曲”是其主体部分;“近”指慢曲之后,“入破”以前唱的词曲。入破以后,有歌有舞,而以舞蹈为主,故又称“舞破”、“舞遍”;因也唱词曲,故也称“曲破”。宋代已将曲破部分从大曲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歌舞表演,如《鄮峰真隐大曲》卷2所载《剑舞》及无名氏《惜奴娇曲破》[9]。《都城纪胜》说小唱谓执板唱慢曲和“曲破”,曲破自然是指曲破部分的歌舞曲。按照《词源》、《都城纪胜》两书的记载,摘唱大曲中的所有词曲和歌舞曲都可以称作小唱,但结合其它文献的记载,小唱以唱慢曲(慢词)为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10]清乾隆间勅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所收以“慢”题名之曲,如[声声慢]、[红林木慢]等,大都曲调较长,节奏徐缓;或用散板,或用加赠板的一板三眼。慢曲(慢词)是代表小唱艺术特色的歌曲,所以,宋元文献中也将小唱称作慢曲(慢词),演唱小唱亦称“慢曲子”。
上引《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崇宁、大观(1102—1110)年间,小唱已成为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瓦舍(子)中的歌唱曲艺,出现了李师师、徐婆惜等“角”——著名演员。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载南宋小唱名演员有萧婆婆、贺寿、陈尾犯、画鱼周、陆恩显、笙张、周颐斋、忤都事、丁八等[11],据姓名可知演唱者有男有女。宋人话本小说《金明池吴清逢爱爱》[12]写了一位民间小唱演员在酒肆中的表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嘉日姆几]彝汉纠纷中的身份、认知与权威
下一条: ·[何平]古代建都人与现代哈尼族的关系
   相关链接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歆]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亦箫 宋博文]三星堆人的雷神信仰·[宋晓青]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宋国威]阜宁县淮剧生存困境及发展策略探究
·[刘钦泉]赣闽粤边客家宗族的民俗与区域联系网络述论·[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
·[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梁爽]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