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
顾先生家住城中干面胡同61号。据云,先生原住苏州,后住上海,在上海多处任职、任教。1954年8月调北京,搬迁时,先生藏书甚多,整整装了火车货车整整一个车皮。中央为了保证他藏书和工作,专门将干面胡同一个大四合院分给他住。并准备了助手一人。
先生病后,我曾去他府上拜望。先生热情地接待我,并留用午餐。席间,先生婉转谈到他的藏书很乱,尤其是收藏的碑帖、字帖很多,十分凌乱,希望有人替他整理,分次编目,记录在册。我说我礼拜天无事,可为先生整理。先生十分高兴,并说,鉴别碑帖、字帖,分别时代、作者、书类,是一门学问,可以增长学识。如果遇到问题,他可以具体来解决。这样,大约有两三个月的礼拜天和节日,我都在先生家中,为先生总理了上千册字帖,并一一登录。中间得到先生的精心指教,学到了不少知识。
休息时,先生如父亲般陪我饮茶,并把自己的日志翻给我看。先生有个好习惯,天天写日记,将一天所历所见所思记录在册。这种日记,并非一般“流水账”,而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日志。比如先生应酬很多,或与人座谈,或与人笔会,或与人书信往还,甚至看戏、宴会等,先生都有记录。例如,看了一场戏,先生将戏票、请帖贴在上面,记上看的什么戏,什么人创作,主角是谁,其中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不合史实,有哪些语言文字错误,艺术上有什么创造与不足,等等。先生说,他从看戏中得到启发。他发现戏是同一个戏,越到后来便添枝加叶演绎很多。由此想到中国史书记述前代事,不也是这样吗?他深入研究,便形成了他着名的“层累地建造中国古史”的结论。看了,令人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意:先生真不愧是一个学术大家,真是个有心人!
先生为了答谢我,找了两种书送我。一种是《说文解字》,是清初的校正本,已有多人收藏过,书前有收藏印章。另一种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一共四函线装。先生说,这是一部培养学术修养的好书,每天读一二则,会对国学大有裨益。这套书我一直收藏。前几年,因未晾晒,被蠹虫蠹坏,使我痛心不已。书前顾师题写的赠文也一字不存,真令人跌足!
有一次午餐前,先生拿出一幅他手书的字幅送我,上书八个大字:
天圆地方;业精于勤。
先生解释说:“天圆地方”这是古话,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不动,而天在动。这是不科学的。但我用它来比方做学问:天,颠也,指人头脑,头脑要圆通,善于思索,善于动脑子;地,比喻坐地,要坐得住,能在寒窗下坐冷板凳,刻苦潜心学习研究。这幅字,我精心收藏着。“文革”中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我的字幅(包括这幅)被人劫走。我从干校回京,要求中华书局追查,始终没有结果。我真痛恨这场“文化大革命”,惋惜这些文化精品!
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闻悉此事,亦为我深深惋惜,并为我写了一幅字,其词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覃思仿佛有神助,勤能补拙不我欺。
天圆地方说亦古,颉老书以勖黄葵。
后来居上子可畏,前哲往矣怆奚为!
乙丑岁抄得先义书,知顾颉老尝贻以八字,因足成一诗,即希两正!
吴小如(章)
重庆渝州大学厐存周教授闻知此事,亦补书一幅字,书曰:
天圆地方;业精于勤。
黄葵老师,顾颉刚先生之门弟子也。先生以史学闻名中外,性朴厚,好奖掖才隽。尝手书:“天圆地方,业精于勤”贻黄老师。黄老师张之壁间,昕夕晤对。不幸于浩劫中损失,念叹不已。而顾先生又早归道山,补写无从,我特为重书之。我亦久怀景仰之情,敬为书之如右。
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春节 存周于渝州大学(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22日 0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