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郭娅]民族宗教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郭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3 | 点击数:13127
 
(二)收入不多,但宗教方面的开支比例不低
西部农牧区都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仍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其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收入不多,不少人还处于贫困之中。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13.8%,1,000-2,000元的占11.8%,2,000-5,000元的占16.4%;所以,农牧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的评价是:13.3%的人认为自己“很贫困”,24.0%的人认为自己“较贫困”,仅有8.5%和0.9%的人认为自己较富裕和很富裕,而这一部分主要是乡镇居民。但不论生活状况的优劣、收入的多少,农牧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开支比例都不低,其中有59.9%的农牧民家庭的支出在500元以内,14.8%的家庭年支出约为500-1,000元,4.5%的家庭年支出约为1,000-2,000元,还有1.8%的家庭年支出在5,000元以上。
(三)宗教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宗教仪式行为的差异较大
西部民族地区不仅寺庙多、宗教从业人员多、信众多,而且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形式多样,并与民俗融为一体,成为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有力的情感粘合剂。例如,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卡日村丰收四组信教的村民,每月的初一或十五都要到乡里仅有的一座寺庙里烧香,拜佛;每逢村里有人去世或久治不愈时,家人则会请喇嘛来做法事。每年的正月十七为该乡的菩萨节,全乡人民都会穿着盛装聚集到寺庙内,将寺庙内的菩萨抬着绕街上一圈,以求神灵的保佑,乡民则会在菩萨前供上自己的心愿,请喇嘛在自己的手腕上系根七彩线,或敬献哈达,以得到菩萨保佑;然后到寺庙里烧香,拜佛,并跳锅庄到天黑。调查表明,去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或仪式(如做礼拜、拜佛、参加法会等)是农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有17.5%的人一个星期至少去1次,有6%的人半个月去1次,有5.8%的人一个月去1次,每两个月或半年去1次的分别为3.8%和2.9%,有31.6%的人是参加宗教的重大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还有24.2%的人参加宗教活动没有固定时间只是偶尔去,也有8.1%的人尽管信教但从来不去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其中接受了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宗教仪式行为显著减少,但仍有较强的宗教民族认同及宗教诉求。又如,一部分老人就把诵经祈祷作为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在藏区,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在寺庙里“转经”,他们认为“转经”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还可以达到其强身健体和加强人际交往等的作用。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一户农牧民的家中,笔者见到一位82岁的老人,她每天都在家中的经堂里叩长头达上百次,她认为这样既敬奉了佛,又锻炼了身体。
农牧民的宗教仪式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宗教场所。调查显示,26.6%的农牧民在家中设有经堂,在家中进行拜佛、诵经、上香等仪式行为就非常方便。家中没有设经堂的农牧民,也经常请宗教人士在家里作法事。例如,凉山的彝族毕摩信仰各种类型仪式活动多达160种,在正常情况下每户人家每年要请毕摩做三次法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有的人家一年请毕摩作法可多达10多次。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彝族人家要为除却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做一次驱邪法事;夏季,7、8月份,彝族人认为,自己的仇人会在暗地里做一些巫术诅咒自己,会请毕摩做法事来反咒,以保平安;秋季,他们认为人的灵魂会离开身体去流浪,所以必须做招魂法事。即便在凉山喜德县汉彝杂居的新桥村,全村1,650多人中有毕摩30多人,且每户每年举行宗教活动不少于2次。在盐源县白乌镇生态移民的长坪村,其宗教活动次数有所减少,每户每年开展宗教活动也有2-3次[1]。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宗教活动不仅在农村进行,也在城镇和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中进行。足见民族宗教信仰不仅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中,而且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民族宗教对农牧民思想道德的影响
 
民族宗教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为西部各族人民普遍信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宗教还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它还将作为一种较强的社会力量,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现象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联系,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宗教的理义、教规、信条和戒律广泛地渗透于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对农牧民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民族宗教的积极作用都能予以认同,其中63%的农牧民认为宗教可以净化心灵,57.4%的人认为宗教能给人希望和精神寄托,34%的人认为宗教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33.4%的人认为可以去病免灾、保佑平安,26.1%的人认为可以提供人生方向,22.5%的认为可以传授知识,22.5%的人认为可以帮助解脱痛苦、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16%的人认为能使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14.8%的人认为信仰宗教可以逃避现实,7.5%的人认为宗教可以抑制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由此可见,民族宗教对农牧民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民族宗教能增强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强化民族认同、心理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狭隘的民族、宗族、家族意识,导致人们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西部地区各大宗教组织、团体和宗教界人士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某些过时的教义、戒律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能够融入现实社会并被广大信众所接受,其中一部分德道规范能够以其特殊的方式陶冶信众的性情,对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安定、人际关系的和谐、思想道德的进步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西部地区宗教界对宗教中某些教义、道德规范进行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解释,如佛教界提倡的“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号召;基督教的“爱国爱教,荣神益人”;天主教的“爱国爱教都是天主的诫命”;道教坚持的“济世利人,护国爱民”;伊斯兰教的“爱国是伊玛尼(即信仰)的一部分”等等,都对广大农牧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农牧民都赞同“信教者要爱国爱教、守戒守法”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不赞同者仅占1.7%;对“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持否定态度的仅有3.1%;当问及“如果有人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您的态度”时,绝大部分人的态度非常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但有5.3%的人表示支持并参与,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如果有人借宗教问题煽动群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假设,有4.9%的人表示支持并参与;对“如果有本民族的成员要求您参加国家法律不允许,但据说对本民族有益的活动时,您作为本民族的一员的态度”时,表示毫不犹豫参加的达到了8.2%。可见,民族宗教在强化民族认同、心理认同的同时,也强化了狭隘的民族、宗族、家族意识,因此,对于极少数持否定态度和存在认识误区的信众,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教育引导。例如,在彝族聚居区,人们的家支宗族意识非常浓厚,祖先崇拜和祖灵信仰思想及仪式更强化了这种意识,在家支宗族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就会由狭隘的家支宗族意识上升为原始的家族复仇意识,导致矛盾的激化,直接影响民族的团结和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马进 武晓红]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
下一条: ·[林庆 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
   相关链接
·[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青海省社科院民族宗教研究所与青海省民俗学会联合举办成立“学术工作坊”
·[乌兰]民族宗教学视阈下的蒙古族“腾格里”信仰·[黄莺]泰国民族宗教概况
·[王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论探析·2011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召开
·[方素梅]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经济向西部民族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虎崇拜研究
·[陈欣]关于民族宗教类群体性事件中保障公安人员人身安全的民俗学应用与探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