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民谣 终身不悔
“民谣馈赠于我的幸福,无以言表,它让我着迷,又让我深受启迪。尽管在收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辛挫折,甚至牺牲,但我无怨无悔。”此时的德庆卓嘎老人平静而幸福。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808号文件通知,要求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198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西藏分会研究三部集成西藏篇的具体落实。西藏各专区特别成立了三套集成办公室,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全民收集抢救民间文学的热潮,
从那时起,德庆卓嘎老人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着手西藏民谣集成收集编汇至今,翻山越岭,深入地区,一首一首的收集整理,个中甘苦,自不言而喻,有些人为了这个工作倾其所有,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眠在了抢救收集民谣的路上……
“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民谣能够永远地留下,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以后研究西藏历史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史料,这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结果。”
西藏民间表演 (德庆卓嘎供图)
中国民谣集成 西藏卷 (德庆卓嘎供图)
三套集成的收集抢救工作对整个民族和民族传统文化来说,意义自不必多说,何况这些工作,在旧西藏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当时民间歌谣被当成很低级的东西,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如同乞丐,而今,国家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将视它为民族艺术瑰宝来对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救,才使得今天的《民谣》得以面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前人民劳动时和牛的交流,割麦子的歌,教技术的歌等等因为有了机械化生产,以后没有人再唱了,歌也找不到了,那么这部从古传唱至今的历史就要失传了,到那时就没办法研究这个民族的过去了。我们是文明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收集,那些歌谣中的历史就会渐渐消亡。所以我收集整理一首,我就高兴一次!”尽管五味陈杂,但看到《民谣》最终成稿出版,德庆卓嘎老人还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欣慰。
西藏民谣不仅成就了德庆卓嘎和她的同事们对西藏民间文学、文化的一腔热忱,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至今仍居住在八角街一户旧居内的德庆卓嘎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我为西藏民谣所感动的同时亦被深深教育着,它们不仅教我了解了我的民族的历史,也告诉了我怎样得到幸福。”
西藏的民歌离不开人的生活,没有超过生活的范围。比如酒歌,看年龄、地位,就知道该唱什么歌。唱给年轻人,是热情洋溢的情歌,唱给长者,便是祝福安康的歌。
“我所有的幸福,都是歌谣给我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念一段歌词,就都会过去了。听听那些真正受过苦的人唱出来的苦歌,是那么动人,那么催人泪下。听听强盗歌,那其实是旧时贵族对侠士们的污蔑,侠士们劫富济贫,将抢来的富人的财产深夜放在穷苦人家的帐篷门前……听到这些,我觉得生活在现在,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心态平和就会得到愉快的生活,足够了。”
“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 宝座上头人可曾享受?/ 我漂泊无定浪迹天涯/ 蓝天下大地便是我的家/ 我‘强盗’从不愿拜头人/ 高高的蓝天由我主宰/ 我‘强盗’从不去点香火/ 太阳月亮是我的保护神……”德庆卓嘎老人悠悠唱起了一首古老的“强盗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网 2010-12-13 13: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