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尧舜是夷人的传说,象征着新石器时代东亚定居农业文化与礼乐文明的兴起;炎黄是夏人的故事,反映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与尚武好战风气的东进。尧舜见于“六经”,为孔孟所乐道;炎黄始见于战国文献,相互抵触,到了汉代才有较系统记述。司马迁将尧舜和炎黄传说混为一谈,创作了《五帝本纪》,体现了“天下一家”的民族观。本文根据古代文献结合当代考古学解读尧舜和炎黄故事,试图阐明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两重性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认同的复杂性。
关键词:尧舜;炎黄;民族;认同
尧舜与炎黄,既是传说也是神话[1]。他们处于半神半人状态,反映了史前社会的某些特点,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司马迁将尧舜传说与炎黄神话整合为《五帝本纪》,谱写了《史记》第一章。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学派对禹、尧、舜、炎、黄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西周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炎黄,到秦有三皇,到汉才有盘古。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内藤湖南或富永仲基“加上原则”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说”基本一致。顾颉刚认为“尧舜禅让”起于墨家,《尧典》、《舜典》乃后人伪造[2]。王国维云:“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处理也。”[3]杨希枚重新分析了古史材料认为尧舜传说反映了部分先秦史实,禅让绝非出于某一学派的伪托[4]。李学勤认为《尚书·尧典》可与甲骨刻辞四方风名印证,所述四中星与唐虞时期符合,推测距今3600-4100年[5]。《尧典》、《舜典》可能是后人重新编写,但并非凭空杜撰。
关于炎黄崇拜多于研究。秦汉之际黄帝崇拜达到了第一个高潮,黄帝被尊为五帝之首。清未黄帝崇拜又进入新的高潮,方兴未艾[6]。范文澜和郭沫若注意到了黄帝的游牧特性: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7];传说中的黄帝就是这些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8]。Le Blanc 排比先秦两汉典籍中有关黄帝的记述区分为三个不同的范畴:一为仙话黄帝,二为各族共祖(genealogical ancestrality) 黄帝,三则为圣王(paradigmatic emperorship) 黄帝。周人黄帝传说中先祖与圣王两层意义受到特别强调,并且透过血缘联为一体。[9]
中国现代考古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有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仰韶、龙山、红山、良渚文化;四千年前后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以齐家、朱开沟、夏家店下层、二里头文化为标志。本文将历史记述与考古学相结合,探讨尧舜与炎黄之关系,旨在从一个侧面阐明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两重性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认同的复杂性。
一、尧舜传说:夷人的故事
1.尧舜传说
尧、舜见于四书五经,为孔、孟所乐道。《尚书》以《尧典》开卷,《论语》以《尧曰》压轴,可谓意味深长。《尚书?尧典》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若稽古帝尧,曰放勳;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论语·泰伯》中孔子一唱三叹。《泰伯·十九》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十八》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泰伯·二十一》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孔子崇尚尧舜,孟子言必称尧舜。他明确主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大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以孔子传人自居。《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论语·子张》:“君子学以致其道。”《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荀子·礼论》亦云:“圣人者,道之极也。”《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说连线 2010-11-1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