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楚国输往中原市场的,还有其他一些土特产品。《史记·夏本纪》所记荆州贡品中就有“砺、砥、砮、丹……包匦青茅”等。《集解》引孔安国云:“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砮,石中矢镞。丹,朱类也。”《集解》又引郑玄云:“菁茅,茅有毛剌者,给宗庙缩酒。”当时所产菁茅,以楚地为优。《括地志》记:“辰州卢溪县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茅山。《武阳记》云:‘山际出包茅,有剌而三脊,因名包茅山。’”这种包茅是滤酒的佳物,中原不可或缺。故《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恒公伐楚的借口之一就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这些物品,除有小部分是作为贡品献给周室外,绝大部分是通过贸易的渠道流入中原。楚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出产的水果也为诸夏所喜爱。据《吕氏春秋·本味》记载:“莱之美者”,有“云梦之芹”;“果之美者”,有“云梦之柚”。《史记·货殖列传》甚至说:“江陵千树橘”可以“富埒封君”。芹、柚、橘这些楚地特产,在各国倍受欢迎。如《战国策·赵策》记苏秦曾对赵王说:“大王诚能听臣……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在这里,苏秦显然是把“橘柚云梦之地”当作楚国的宝地看待的。此外,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国的特产还有兼作药用和香料的姜桂。
如果说,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是矿产、林木渔牧以及其他特产,那么,由中原输入楚国的则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重要内容的手工业品。如齐鲁的食盐,就是通过陈、郑商人经销楚国的。(11)除了食盐这类大众生活必需品外,一些高档消费品也受到楚国上流社会的青睐。据楚辞《招魂》、《大招》、《国殇》等篇记载,楚国宫廷中不仅有“秦篝齐缕”、“郑卫妖玩”,也有“晋制犀比”和“吴戈”、“秦弓”。吕振羽先生认为,齐故都临淄出土陶器上有“楚贾购囗囗里豆”的字样,应是楚商远往齐国定购陶器的证明。(12)。
楚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不仅为楚国商人提供了牟利的机会,也吸引着异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13)不远千里前来贩运。同样,中原的手工业产品也是靠着这些商人贩入楚境的。除了楚国有着为数不多的资力雄厚的跨国商人之外,产生这种跨国商人的地方主要是郑国和陈国。郑,姬姓。公元前806年始受周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春秋初年,郑武公先后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于今河南新郑的郑国,其辖境北至今河南郑州,南至今河南长葛与新郑之交,东至今河南中牟、尉氏以西,西至今河南荥阳、密县以东,真正是地处天下之中,系春秋时楚与中原各国之间商路的绾毂。加之它地狭人稠,物产欠丰,唯经商有利可图。可以说,郑国是个典型的以商立国的国家。在郑国,政府与商贾之间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勿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商业政策,驱动着郑国商人的商品意识和风险精神。他们南至楚越,北到燕晋,东达齐鲁,西抵周秦,真可谓足迹遍天下。据李剑农先生统计,《左传》中涉及商贾之事,共约四五条,郑之商人独居其三: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所记矫君命以救秦师的商人弦高,《左传·成公三年》所记置晋荀褚中以出楚的郑贾人,以及《左传·昭公十六年》所记欲售玉环于韩宣子因子产干预未能成交的郑贾人。(14)正是由于郑国在商业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晋楚之间为争夺对郑国的控制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最后达成协议,双方相互间不得封锁商路:“凡晋楚无相加戎,……交贽往来,道路无壅。”(15)而郑国正是晋楚之间商路之枢纽。可以说,春秋时代,郑是南北商品贸易最重要的驿站。
陈是除郑之外又一个以商立国的国家。陈,妫姓,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辖地包括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战国初期,楚灭陈。战国中期,韩灭郑。从此,“在楚夏之交”(16)的故陈国之地就取代郑而成为南北商品贸易的主要中转站了。
楚在与岭南和西南邻国异族的贸易中,输出者为手工业产品,输入者则为以海产品为主的自然特产和某种金属矿产。
楚国输往岭南(即五岭以南的今广东和广西东南部)地区的手工业产品,以铜器为主。1962年和1963年,广东清远发现了两座墓葬,其中属春秋晚期的1号墓出土的Ⅱ式铜鼎为长沙楚墓常见形制,(17)显系楚地传入。继此之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广东德庆、肇庆、四会、广宁、怀集、佛岗、龙川、罗定、龙门、揭阳、博罗、湛江、曲江、揭西、惠来、深圳、珠海以及香港等地发现不少青铜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青铜器740多件,其中不少鼎、鉴、痀、缶、盘、钟、壶、铎、矛、斧、剑、凿、削等铜器,都可以在楚墓、曾侯乙墓、蔡侯墓中找到相似的类型。上述铜器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为楚器,而且其时代也大多在战国中期吴起“南平百越”之前,故应来自楚国。
楚国输往西南地区的手工业产品,以铁器和丝绸为大宗。据有关专家研究,楚国不仅是我国先秦时期铁器出土最多的国家,而且可能是我国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器的国家。(18)楚国的铁器,成为商人用以吸引西南部邻国的最好货物。《史记·南越列传》称:“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赵)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南越本为族名,系先秦时期南方越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中南部,也作南粤。秦于其他地置桂林、南海和象郡。秦末,龙川令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设九郡。可见,铁器由长沙供应南越,乃是汉初以前就已形成,其源应上溯到楚人。楚国的丝织刺绣业,达到了当时历史的最高水平。楚国商人正是凭借手中的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刺绣品,敲开了西南的商业大门。
岭南和西南地区输入楚国的海产品,主要为珠、贝之类。《竹书纪年》记:周厉王元年,“楚人来献龟、贝”。楚国本不产贝,这些贝当是通过楚商人之手从南海之滨购来的。瑇瑁、珠玑的主要产地也在南海(今广州-钦州一线以南的沿岸地区),集中于番禺(今广州地区)、合浦(今广西合浦北)两个都会。它们之所以也被楚人列为贡品,当然也是通过江南的商人长途贩运而来。(19)岭南和西南地区输入楚国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锡和金。《水经注·萌渚水》云:“萌渚水、南山于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也。其山多锡,亦渭之锡方。”锡是冶炼青铜必不可少的成分,楚国固然产锡,但产量欠丰,楚国冶炼青铜所用之锡,当有一部分来自五岭地区。楚国虽然是黄金的重要产地,但从其拥有量之大来看,不可能完全出于楚地。因此,有的学者作出如是推测:楚国当年黄金储量的一部分很可能是从云贵高原辗转贩运而来的。(20)
在岭南、西南地区与中原之间,楚国还发挥了物资中转站的作用。《荀子·王制》说:“南海则有羽翮、齿皮、兽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试想,若非经楚商转手,中原恐怕是难以得到这些珍贵物品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楚国同今中亚、东欧、南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也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商品贸易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