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柳冬妩]村里的童年越来越少
  作者:柳冬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3 | 点击数:11828
 

  成长的痛
  喂养着村里孩子
  远在异乡的母亲
  听见了故乡哭泣
  听见了故乡喊叫
  那哭泣和喊叫的作者
  非她女儿莫属
  女儿独自一人活在村子
  晚上要上厕所
  只能憋着
  小小心灵害怕上厕所
  没有母亲在身边
  深夜里就没有光明照耀她
  女孩子的悄悄话
  有的只能向母亲说
  现在有的话
  只能烂在心里
  烂成心中泪
  泪水不能流出来
  才叫做痛
  才叫做苦
  ——《痛着成长》

  时空之外,别无他物,唯在其间,才是切实的生活。失去家园的感觉对于打工者来说,对他们的留守孩子来说,都是双重的:地理上和时间上的。痛着成长和时间密切相关。上厕所和憋尿不过是最为普通的生活细节,却无形中被赋予了寓意。它们构成了成长的一切。在这里,成长由一连串的动作和事件构成。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事件一旦具有了时间的意义,它们的出现和消失就不再是孤立的了,而由此引发的一连串情绪和思索也就变得合乎情理。源于这种“痛着成长”带来变化的哭泣和喊叫,其震撼力远远超出了悲伤,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庄力气好大
  几乎把所有年轻父母
  都扔到千里之外
  变成工厂
  变成流汗的机器
  留下孩子
  长成孤独模样
  不少童年
  自己陪自己聊天
  自己陪自己睡觉,做梦
  一个孩子要把自己变成两个人……
  成长才有伙伴才有亲情
  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要把一句话变成一千里长
  才能在电话里摸到父母耳朵
  ——《自己陪自己长大》

  “留守儿童”孤独地留在乡村,少有依靠。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成孤独模样”。乡村在显示故乡的意义方面,越来越虚弱,它兀自沉溺于孤独地倾诉。亲情缺失之下,内心的孤独与创伤,使很多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监护权的缺失,使得他们缺少监管,在他们和外界一些不良影响之间缺少一道保护的屏障,使得他们过早地面对成人世界的****和暴力,“怪兽比父母靠孩子的心灵靠得更近”。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进城,在物质上或许会有所改观,但是,如果物质上的积累是以孩子精神上、情感上的荒漠化为代价,换句话说,物质上的富足是以孩子的精神的贫困换来的,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过大?有点得不偿失?亲情和家教的双层缺失给这些幼小心灵带来的损害,他们的精神的、道德的、情感的要素究竟流失了多少,还是一个有待时间去揭开的谜底,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因素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隐患,也有待于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展示出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振忠]听苏州评弹感受历史沧桑
下一条: ·[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相关链接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
·[徐新建]“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苏力]较真“差序格局”·[萧子扬]“流动的酒席”:后(新)乡土中国的一个表征
·[李涛]离土中国与村落教育·[岳永逸]礼尚往来:乡土中国的医患关系──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六
·[桂华]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潘鲁生]乡土中国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心得
·座谈:吾国吾民吾乡人·[公丕祥访谈]民俗习惯连结乡土中国与法治中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