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的痛
喂养着村里孩子
远在异乡的母亲
听见了故乡哭泣
听见了故乡喊叫
那哭泣和喊叫的作者
非她女儿莫属
女儿独自一人活在村子
晚上要上厕所
只能憋着
小小心灵害怕上厕所
没有母亲在身边
深夜里就没有光明照耀她
女孩子的悄悄话
有的只能向母亲说
现在有的话
只能烂在心里
烂成心中泪
泪水不能流出来
才叫做痛
才叫做苦
——《痛着成长》
时空之外,别无他物,唯在其间,才是切实的生活。失去家园的感觉对于打工者来说,对他们的留守孩子来说,都是双重的:地理上和时间上的。痛着成长和时间密切相关。上厕所和憋尿不过是最为普通的生活细节,却无形中被赋予了寓意。它们构成了成长的一切。在这里,成长由一连串的动作和事件构成。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和事件一旦具有了时间的意义,它们的出现和消失就不再是孤立的了,而由此引发的一连串情绪和思索也就变得合乎情理。源于这种“痛着成长”带来变化的哭泣和喊叫,其震撼力远远超出了悲伤,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
村庄力气好大
几乎把所有年轻父母
都扔到千里之外
变成工厂
变成流汗的机器
留下孩子
长成孤独模样
不少童年
自己陪自己聊天
自己陪自己睡觉,做梦
一个孩子要把自己变成两个人……
成长才有伙伴才有亲情
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要把一句话变成一千里长
才能在电话里摸到父母耳朵
——《自己陪自己长大》
“留守儿童”孤独地留在乡村,少有依靠。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成孤独模样”。乡村在显示故乡的意义方面,越来越虚弱,它兀自沉溺于孤独地倾诉。亲情缺失之下,内心的孤独与创伤,使很多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监护权的缺失,使得他们缺少监管,在他们和外界一些不良影响之间缺少一道保护的屏障,使得他们过早地面对成人世界的****和暴力,“怪兽比父母靠孩子的心灵靠得更近”。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进城,在物质上或许会有所改观,但是,如果物质上的积累是以孩子精神上、情感上的荒漠化为代价,换句话说,物质上的富足是以孩子的精神的贫困换来的,那么,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过大?有点得不偿失?亲情和家教的双层缺失给这些幼小心灵带来的损害,他们的精神的、道德的、情感的要素究竟流失了多少,还是一个有待时间去揭开的谜底,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因素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隐患,也有待于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展示出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