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朱新天]《印度教万神殿艺术》:井外有井,天外有天
  作者:朱新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1 | 点击数:11142
 

  宗教信仰对于印度人来说,是深入在灵魂与血液中的,是包含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的,也是融合在客观的历史和幻想的世界之中的。印度人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没有像《史记》这样的历史或编年史,他们有的是像《玛哈帕拉达》(《MAHABHARATA》也译作《摩柯婆罗多》)或《腊玛延那》(《RAMAYANA》,也译作《罗摩衍那》)那样伟大的诗史。将神话从历史中剔除出去不易,将历史从神话中筛选出来更难。印度的历史永远和神话搅在一起,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永远……如果说印度的神是人所创造的话,那么印度的艺术便是人为神所创造的,当然也是人为他们自己所创造的。在印度,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笔者于1990年从法国到达印度, 与印度文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一起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深感印度文化之博大精深,难以穷尽。十八年来,在其它的考古调查研究之外,曾反复多次专程去考察和拍摄这座印度王后所建造的地下宫殿--因为它函括了印度宗教艺术中的主要内容。这本书陆陆续续地写成在往返于印度与法国的旅行途中那些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或者在印度考古调查的间隙中。促使我最终完成这本书的动力,一则是由于这座印度教万神殿本身的伟大,二则是一种使命感:我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乌达雅玛蒂王后的阶梯井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从2009年1月1日起,这一考古史上的奇迹得到真正的保护。

  要想了解这个渺小而巨大的世界,就像要真正解密这座王后井的全部内涵,大约得像印度人的哲学和神话传说一样,生活一世又一世的时间和空间!井是窄小的,然而王后井的宏伟和巨大拓展了“井”的视野,使人们建立起另一个关于“井”的概念。请记住不要成为“井底之蛙”而“坐井观天”,要知道,井外有井,天外有天!

  今年年初重返印度的时候,我再一次去参拜这座神秘的印度教万神殿。当我到达它的面前时,它给予我的仍旧是一种震撼!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沧桑和这座万神殿的伟大,也感觉到一种幸运与使命:能够在千年之后看到这一奇迹是一种幸福,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将它传递给大众是一种使命。印度的历史文化与神话学就像是一本庞大的百科全书,研究它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完全读懂它的含义和奥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28日 02:3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石釜]白川静和他的汉字新说
下一条: ·[李铱涵]王明珂的贡献与不足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王珊珊]新媒体时代坚持我国宗教工作中国化方向传播策略研究·[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
·[洪哲泓]真神与凡夫·[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郭立东]横滨自由华侨妇女协会与中华义庄的水子地藏
·[德格洛珀] 鹿港的宗教和仪式·[弗里德曼]论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
·[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