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中山大学:问学于陈寅恪
  作者:林珊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1 | 点击数:12182
 

  校长陈序经与教授陈寅恪

  王国维沉湖两年之后,梁启超辞世。不久,清华国学研究院宣告解体。陈寅恪、赵元任应傅斯年之邀,任职于他所主持的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陈在那里做的第一件大事,是参与交易、整理15万斤清宫档案。

  1930年代开始,陈寅恪辗转避难,身体每况愈下,双目渐渐失去光明。1948年12月15日,一架飞机冒险降落在北平南苑机场时,他与胡适一块登机飞往南京。此前,国民党为准备退守台湾,紧张组织“抢运学人”.陈寅恪出现在第一批名单之中,但国民党人陈雪屏几次请陈寅恪乘专机离去均遭拒绝。

  陈寅恪在南京只停留一夜便匆匆离去。胡适与傅斯年去了台湾,而他则前往上海,前途未卜。那时,他也许并没有想到,他将在中大度过人生最后20年。

  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一家踏上“秋瑾”号客轮,向广州进发。等待着他们的是亲自在码头迎候的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他还亲自将陈寅恪扶下船。陈寅恪一家人来到岭南大学。这所大学的前身是格致书院,创办于1884年,是一所私立教会大学。它被称为康乐园,地处广州南郊,依傍珠江,安静而美丽。1948年7、8月间,陈序经应岭大美国基金会之邀,执掌这所大学。在剧变的时局中,他延揽了一拨南下的知识分子,其中第一批学人多是北平的医学精英,正是他们,共同撑起了赫赫有名的中山医学院。

  陈寅恪受到了陈序经的特别优待,成为薪水最高的教授。有一次他和太太唐筼闹矛盾,唐跑去香港,陈序经便寻踪觅去,找到唐下塌的旅馆,把她劝说回来。

  如果不是陈序经,中大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将遭受更大的损害。其时,中大学术资源大量流失,如文学院的哲学系由系主系率领调入了北大,人类学系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两年后语言学系又由王力调去北大……仅存文史外语3个系。所幸岭南大学并入中大,带来了陈恪寅、姜立夫这样的大师。

  这一年,对中国高校影响最大的也许还不是院系调整,而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陈寅恪因为身体不好,又颇受学校保护,因此不必参加改造运动。

  1953年秋,中国科学院组建历史研究所,时任院长郭沫若与副院长李四光致信请他出山。他从前的学生汪篯亲自带着信件从北京来到陈宅,劝他入京。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陈寅恪怒火冲天地说:你不是我的学生!

  他在回复郭、李的信件中重提王国维的碑铭,重申他的人生信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提出担任所长的两项条件是: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以作挡箭牌。

  助手黄萱问他:“如果中央答应你怎么办?”他正色说:“那我就去,我牺牲也可以。”教授洗玉清也劝他不必这样提,他又说:“我要为学术争自由。我自从作王国维纪念碑铭时,就持学术自由的宗旨,历二十余年而不变。”

  1950年代,陈寅恪安心教书、做学问。他为历史系高年级学生讲授《两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课程。对于这些课的内容,他早已滚瓜烂熟,但他仍重新备课,而不使讲课内容重复。早些年,他在清华教书时,刚结束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身体甚为虚弱。别人劝他休养生息,他当即回答,“我是教书匠,不教书怎么能叫教书匠呢?我要开课,至于个人研究,那是次要的事。”他坚持着从前说过的话,直到1958年夏天。

  1957年4月,广州京剧团与中大教授欢聚,陈寅恪很尽兴,作诗3首,中文系3位名教授王季思、董每戡、詹安泰也吟诗唱和。然而数月之后,这几位学人的命运截然各异,友谊也一去不返。

  詹安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衷学习马列,立誓3年不读线装书,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董每戡在“反右”前期的大鸣大放中被要求发言,他批评一些共产党员有两副面孔,被整成大右派,命运尤为悲惨。

  当时,中大历史系有四大名教授:陈寅恪、刘节、梁方仲、岑仲勉。在1958年4月的大字报洪峰中,后三者开辟有“大字报专栏”.6月,郭沫若提出“厚今薄古”的口号,人们感到批陈的时机到来了,针对他的大字报骤然降临。陈寅恪被批为假权威、朽骨及毒瘤。尽管学校一直提醒历史系在批陈之前要谨慎,党委书记冯乃超事后登门道歉,肇事者下跪负荆请罪,仍未能减少陈寅恪的怒气。1958年7月他上书校长,愤怒地表示: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马上办理退休手续,搬出学校。

  “文革”前,陈寅恪一直受到中大领导的保护,并享有优渥待遇。当时学校的几辆轿车除了校领导外,他和姜立夫等少数教授也能使用。学校还专门为他修了一条白色小道。在历史风浪面前,学校也竭力让他免受打扰。陈毅、郭沫若、胡乔木、周扬等人视察南方时都去拜访过这位老教授,回答他的质问。

  1961年10月,时任华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召开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饱经折磨的知识分子看到了短暂的春天,陈寅恪的生活从此进一步改善。1962年他摔断了腿,陶铸前去探访,批给他3个护士,24小时照顾他。听到非议和不满时,陶说:如果你像陈寅恪这个样子,又在著书立说,又有这样的水平,亦一定给你3个护士。

  就在陈摔断腿这一年,周恩来、陈毅提出为知识分子“摘帽”.知识分子再次有了期待。然而,对此毛泽东并未表态。事实上,他正在酝酿一轮更猛烈的运动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人物周刊 2010-11-17 14:36: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文宝]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
下一条: ·[刘波儿]愿我同志,共起图之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