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中山大学:问学于陈寅恪
  作者:林珊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1 | 点击数:12184
 


1927年9月11日,中山大学任教的鲁迅与许广平(中)、中山大学图书管理员蒋经三(右)于广州艳芳照相馆留影


  谔谔之士傅斯年

  1926年秋,德国马赛港。阵阵汽笛声中,傅斯年登上了开往故国的轮船,作别7年的留学生涯。他一路穿越地中海、印度洋,看波滚浪涌,海天苍茫。这位新文化运动的青年先锋、“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将栖身何方。

  他本来准备受骋北大。然而,其时军阀混战,恐怖弥漫在北京城上空。“三一八”惨案后,北平军阀拟定名单通缉鲁迅和李大钊等五十余人,教授们纷纷出逃。鲁迅去了厦门大学,后转至中大。是年4月15日,奉系军阀进京后,恐怖气息更甚,报人邵飘萍被枪毙,李大钊被处绞刑。这样,受聘北大已成泡影。所幸另一个机缘正等待着他。所乘轮船抵达香港时,他接到一封来自中山大学的聘书。

  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孙中山意识到培养高级军事、政治、文化人才对取得国民革命最后成功的重要性,于是年1月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即此后名满天下的“黄埔军校”;10日后又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并将两校学生称为“武学生”和“文学生”.

  1924年11月11日,北上前两天,在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上,孙中山托人致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一年之后,他病逝北京,学校更名中山大学作为纪念。创校早期,校长邹鲁、戴季陶等筚路蓝缕,筹经费、聘师资、建校园,成立文理法农工5科16系。1925年底,在“西山会议”上,邹鲁提出了“分共”的口号,导致国民党公开分裂,被撤销校长职务,学校陷入混乱。

  1926年7月,在广州,蒋介石举行了北伐誓师大会。大军浩浩浩荡荡开出广州,一路势如破竹。在革命新气象中,中大整顿改革,改校长制为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戴季陶被任命为校务委员长,混乱局面得以终结。从北大出走的朱家骅就在此时来到中大,任校务委员。朱很想找一位“对新文学有创造力,并对治新史学负有时名的学者来主持国文系和史学系……”,他想到了傅斯年。

  1926年12月傅斯年来到中大任文科学长和国文、史学两系主任。他帮助朱家骅筹划校务,处理各类繁杂事宜,还延聘了顾颉刚、吴梅、赵元任、丁山、罗常培、杨振声、何思源、商承祚、汪敬熙等著名学者担任教授。这些人大多留学归来,知识渊博,开了中大之风气。比如顾颉刚为中大开辟了民俗学领域,又与傅共同创建语言历史研究所。他们使用新材料,尝试新方法,试图探索出一门新的学科。

  中大的师资队伍逐渐壮大,一时声名鹊起。而傅斯年聘人不重资历,只重才学,也传为学界佳话。

  鲁迅是在1927年1月受邀到中大任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的。他对当时的广州和中大满怀希望,“只要中大的文科办得还像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鲁迅对于蔡元培崇尚自由的北大校风,对于“五四”,怀有特殊感情,因而以北大之风要求中大学生。他主张让学生有研究、活动和组织的自由。4月,国民党大举“清党”,从中大抓走几十个学生,他在自己召集的紧急会议上据理力争:“五四运动时,学生被抓走,我们营救学生,甚至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都罢工罢市……我们都是五四运动时候的人,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学生被抓走,我们又不营救了呢?”

  尽管“五四”知识分子此时已经分裂成多个阵营,他们却仍在不同维度发扬“五四”精神;就像尽管傅斯年和鲁迅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他却仍是一位保持独立人格的谔谔之士。

  1928年夏天,广州起义刚过去半年,白色恐怖盛行。中大一名学生陈槃被诬告为共产党而遭逮捕, 傅斯年得知后,拿钱去公安局打点,让陈少受皮肉之苦,又请校长出面干涉,并亲自与公安局交涉,将陈营救出狱。

  当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曾被傅炮轰的就有孔祥熙和宋子文。在他推动下,孔、宋被赶下台。目击者回忆,他在蒋介石面前痛贬孔祥熙时,蒋说,你既然信我,就应该相信我所用的人。傅激动地回应:委员长我是相信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就该信任你所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现在,回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不禁感叹,抗日战争前的10年真是中大的黄金时代。尽管鲁迅在不足半年之后,因为对国民党的失望和人事纠纷离去,傅斯年与顾颉刚也分道扬镳,先后离开中大,他们还是为中大留下了丰厚的学术底蕴和坚实的学术建制基础,留下了崇尚独立的精神与追求自由的勇气。

  那几年里,中大的规模、经费、师资等方面都在国内名列前茅。中大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是后来名扬天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先导;它的民俗学研究具开创性意义;它的蚕桑水稻良种培养获全球声誉;它在国内高校中首设天文台,最早模仿欧美大学实行学院制……

  然而,因为抗战,中大几易其址,颠沛流离。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内战又开始了。1940年代最后几年,知识分子面临着两个政党、两块土地非此即彼的选择。随着北方战事的推进,国民党一路溃败,知识分子纷纷南下,犹豫观望。这其中包括陈寅恪。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人物周刊 2010-11-17 14:36: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文宝]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
下一条: ·[刘波儿]愿我同志,共起图之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