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石釜]白川静和他的汉字新说
  作者:石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1 | 点击数:5879
 

白川静

日本著名的汉字学家,他的研究立足汉字学,横跨考古学与民俗学,旁及神话和文学。
1910年出生,著作有《说文新义》15卷,专著《字统》、《字训》、《字通》等,被称为“日本的季羡林”,2006年病逝。

  《常用字解》作者:白川静 定价:49.80元

  版本:九州出版社2010年11月

  【汉字之美】

  □书评人 石釜

  很早就对汉字字源感兴趣,有关书籍读过不少,但日本汉字学泰斗白川静《常用字解》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准确说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头脑中的一些固定观念产生了动摇。他指出:汉字探源必须以甲骨文、金文为基本对象,必须“将文字理解为一种文化史的事实”.本着这样的原则,白川提出了一系列大胆新奇、与众不同的见解。

  话说得抽象,让我们看看具体的例证。比如关于“好”的理解。记得上中学时,一天,老师突然很有心得地对我们说:“好”为什么好呢?你们看,“好”就是一女一子。有儿有女,很好吧!当时觉得他讲得在理,但后来又读到了“一男一女相‘好’”之说,还有“女子为‘好’”的假设。众说纷纭,好像都有道理,于是感到了困惑。然而,《常用字解》的说法不同。白川指出,看看“好”字的甲骨文原形(图例1)就可以明白,“好”既不是一儿一女,也不是一对情人,更不是女子一人,而是表示一个女人怀抱婴儿。母亲对婴儿的爱心呼之欲出,由此,“好”产生了美好、良好、亲好、友好之义。

  看来,白川的见解更有道理,而诸人犯了以今臆古的错误。根据现在的“好”字推测字源,根据今人的观念臆度古人的意识,自然会导致偏误。比如我的老师,当时计划生育已经展开,他膝下一男一女,觉得很“好”,但殷商时代的人们哪里会满足于性别平衡的一儿一女,多子多福才是古人的理想吧。

  老师不是专家,即使言出不当也有情可原,但《常用字解》让我发现,不仅仅是那位老师想当然地解释着汉字的本义,不少学者也是看着现代汉字分析字源,按照今人的固有意识解释汉字原形,比如“家”字。很多中外学者都认为“宀”表示家屋,“豕”就是豚(猪),所以,“家”表示“家中有猪”,即人与猪一道生活在家舍中。然而,白川静指出,“观察甲骨文和金文可以明白,‘宀’下为‘犬’(图例2),即建筑前的奠基仪式时埋入的牺牲。”作者进而解释说,“家”乃祭祀先祖的祖庙。建造之前,为了避免土地神发怒,必须先举行奠基仪式,埋入牺牲之犬。因此,“家”的本义是祖庙。古人的住居围绕祖庙搭建,由此“家”后来逐渐生出住家、家屋、家庭、家族之义。《常用字解》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殷商时代,神灵观念、巫术活动极其发达,祭祀、祭典、祈祷、诅咒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吃饭穿衣。文字是意识的产物,殷人的宗教意识体现在了童年时代的汉字结构中。

  原来如此,“家=宀+犬”,但不是“家中有犬”,而是“祖庙埋犬”.形成多年的“家中有豕”的观念,在白川假说的冲击下有些站立不稳了。的确,殷人为什么要用“家中有豕”来表示家室呢,用“房顶下有人”来表示家屋不更为简明合理吗?“家”的甲骨文的动物怎么看也不像是猪,猪的尾巴是短短的,向上卷翘的吧。

  梳理思路后发现,诸位学者、我的老师不过是某种传统的继承者。那就是许慎《说文解字》奠定的字源学。白川指出:许慎及《说文解字》的历史贡献很大,不过,许慎未能有幸目睹甲骨文、金文的原始材料,只能依靠篆文(虽然有时参考籀文和战国古文)来探究字源,这是《说文解字》的致命弱点。加上许慎受汉儒的影响,经常用当时的观念来解说汉字的形成原由,不少结论相当牵强。

  例如,关于“武”字。《说文》解释说:“止戈为武。”表面意思是“武=止+戈”,但后面藏着儒家的王道思想,即真正的武者是不动兵戈的,不动兵戈而能屈人之兵的才是真正的“武”.而白川静的看法不同,他认为甲骨文“武”中的“止”实为“之”(图例3)。“之”为足迹之形,有前行、前往、向前之义,因此,“戈+之=武”,即“持戈而进为武”.由此演申,“武”有了勇武、刚强、武士等字义。只有出现王道思想以后,才会有否定霸道主义的“止戈为武”的想法,而古时氏族之间、民族之间、邦国之间纷争频仍,那时需要的是执戈而进、勇武向前的精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从这些见解可以看出,白川学的字源解释常常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说带有相当的“异端性”,让人既感到新奇刺激,又感到突然意外。应当意识到,他提出的不只是一些具体的意见,而是一条新的道路、一种新的学术方向,在根本上否定着《说文》传统。不过,他的那些异端性的妙论,到底能否站得住脚,还存有一些疑问,需要大家认真验证。

 

  文章来源:新京报网 2010-12-11 01:4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朝戈金]谁在倾听民间的歌:《故事的歌手》漫议
下一条: ·[朱新天]《印度教万神殿艺术》:井外有井,天外有天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