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节:山东三大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性
作者:张蔚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2月1日
版次:第1版
平装:345页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
ISBN:7811272334, 9787811272338
条形码:9787811272338
丛书名:民俗·文化·传播丛书
内容简介
《闹节:山东三大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性》的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山东省域的三大秧歌商河县的鼓子秧歌、烟台地区的海阳秧歌、青岛地区的胶州秧歌。作为现今依然活跃于民间的汉族表演形态,三大秧歌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它们仪式性与反仪式性的比较研究,揭示秧歌这一民间表演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以秧歌仪式性和反仪式性的历时性发展和沿革来面对并论证当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如何被传承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张蔚,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表演、戏剧与舞蹈等艺术的研究工作。在《戏剧艺术》、《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艺术百家》、《当代戏剧》、《上海艺术家》等全国艺术类核心学术期刊独立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编写教材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青年项目、同济大学文科发展基金课题等。2008年被同济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录取为公派赴美访问学者。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思路及价值
第二节 前人及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人类表演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节——秧歌仪式中的权力与秩序
第一节 山东几个区域秧歌民俗及节庆时令
第二节 村落的等级制度与公共权威
第三节 秧歌的仪式象征与“礼之互惠”
第四节 秧歌仪式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关联
第二章 山东三大秧歌的比较
第一节 仪式性强弱及其原因
第二节 地理位置构成与身体语言的象征差异
第三节 人物角色的差异
第四节 传播方式的异同
第三章 闹节——秧歌中无序的反仪式
第一节 山东秧歌的反仪式性在“闹节”中的体现
第二节 中国民间的“闹节”与西方狂欢的不同
第三节 其他区域秧歌的反仪式性
第四节 应用福柯理论来审视秧歌的反仪式
第四章 秧歌仪式与反仪式关系的沿革
第一节 秧歌仪式性与反仪式性历经几个转折时期的形态变革
第二节 近年秧歌仪式性被简化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 秧歌仪式性的商业化转向
第四节 都市秧歌表演的仪式性和反仪式性
第五章 秧歌文化的叙事及表演空间
第一节 秧歌文化的符号学阐释
第二节 秧歌中神话传说的传播机制
第三节 反复出现的母题
第四节 民间娱乐传播与受众的转换
第六章 山东三大秧歌的审美接受
第一节 山东三大秧歌的典型动律特点
第二节 山东三大秧歌的典型体态符号
第三节 山东三大秧歌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 山东三大秧歌的训练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