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
  作者: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2-08 | 点击数:26136
 

        国外民俗学界关于口头艺术(Verbal arts)与“文本”研究的激烈讨论与近年来十分活跃的“演述理论”及其对文本意义的发掘关系密切。而“演述理论”即是与早期更偏重于文本分析的“口头程式理论”有一定亲缘关系,并在文本概念的全新界定上直接受到了“帕里─洛德学说”的启发,即真正的口头诗歌文本是“演述中的创作 ”(Composition in Performance),“诗即是歌”,“每一次演述都是一次创作”。由于演述涉及演述者和观众,正是二者的互动作用才产生了“文本”;因而“文本”的概念来自于“演述中的创作”。这正是口头程式理论关于“文本”的概念,是在口头创作形态学的意义上被界定的,这显然区别于后结构主义的“本文”概念。从文本概念的界定到口头诗学的文本研究之间,口头程式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在基本架构上利用语文学、语用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以史诗文本的语言学解析为基础,论证口头诗歌尤其是史诗的口头叙事艺术、传统作诗法和美学特征。因而,口头程式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口头诗歌的创作理论。作为口头诗学(Oral Poetics),它是立足于口头传统本身对西方古典诗学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反拨,总体上而言,先后纳入口头史诗研究视野的文本对象和范围,随着田野观察的发现而不断得到拓展,其间也有其历史性的发展和变化。

      自这一学派的扛鼎之作,即洛德的《故事的歌手》(Singer of Tales)于1960年面世以来,其理论成果和工作方法,超越了古典学、斯拉夫研究,甚至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科边界,已成功地应用到了多达150种语言传统的学术阐释中。另外,帕里─洛德学说与晚近才发展起来的重视非精英文化、非主流文化的人文思潮有某种契合关系,因而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美国民俗学的发展轨迹,并且成为西方知识界“口承─书写大分野”(The Great Divide Between Orality and Literacy)这一文化论争的先声,为传播学、书写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

        有关口头程式理论的基本学科规范和主要内容,读者可以从约翰•迈尔斯•弗里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一书中获得,其中列出了直到1982年为止的相关学术成果及其注释,在该书所择选的1800余个条目中有足足1500条直接成长于帕里和洛德的工作成果之上,由此可见这一理论的国际学术影响是空前的。此外,读者还可以重点参阅这一理论的奠基之作《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中华书局2004年版),它不仅使“口头程式理论”成为一种方法论,而且使口头诗学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因而一直被誉为口头传统研究领域的“《圣经》”之作。

(本文作为“关键词”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晓葵]“风俗”概念的近代嬗变
下一条: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
   相关链接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