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宇明]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
  作者:李宇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7 | 点击数:17189
 
涉外集贸市场是需要多语种服务的场所。就北京秀水市场的情况看,导购员之间交流主要使用普通话,有时用汉语方言。接待国外顾客时,99.5%都使用英语,其他使用语种依次为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导购员大都能说几种简单的外语词句,甚至可以简单应用十几种外语词句。
在社会服务中,语言使用不看对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电话咨询业务、酒店电话服务、商品上的文字及商品说明书、街道和道路标牌、商店牌匾等等,大量存在盲目使用外国语文的现象。这些盲目行为,损害了国人的消费知情权,也伤害了国人的母语感情。
当然,许多社会领域的语言生活人们还缺乏了解,许多领域还缺乏明确的语言规划意识,一些领域的语言规划也需要细化和修订。做好各领域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服务,绝非一蹴而就之事。
 
四 一些语言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语言生活的波澜变化会在一定时期形成若干涡漩般的热点话题。有些热点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表现,应及时把握,促其升温;有些热点是社会“问题”的表现,需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社会损失,甚至带来社会危机;有些热点对社会来说或许是“中性”的,但也需要关注,巧妙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避免负面转化。总之,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语言生活热点都需及时关注,认真研究,适时提出有效对策。近十几年来,社会发展变化迅猛,价值观多元并生,语言生活热点也形成快、形成多、热度高。因此,急需加大对语言生活热点的研究力度,提高研究水平。
4.1非英语外语语种热
外语教育中出现了非英语语种(俗称“小语种”)热。“热”之表现主要有三:一日报考热。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报考“小语种”人数比往年增长五成甚至一倍。二日招生热。2006年全国高校新设非英语外语专业20个,招生语种已达43种。三日培训热。近年来,一些专门从事“小语种”教学的培训机构纷纷出现。如北京暑期“小语种”培训班招生数量,2007年比2006年增长近30%。目前列为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非英语外语语种,有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8种。哈尔滨市“小语种”培训学校就有20来家。
非英语外语语种热,在于中国外语服务的需要和国际经贸活动空间的拓展,也是过去外语语种教育单一化导致的后果。据称美国开设的语种有153种;丹麦要求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七年级时必须学习第二外语(德语、法语任选),九年级时自愿学习第三外语。至少掌握两门外语是丹麦学生升入高中的必备条件。外语也是国家重要的语言资源,我国是英语学习的大国,但从语种角度看却是外语资源贫乏的国度。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好外语语种规划,调查我国拥有外语专才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非英语外语语种的教育。
4.2虚假广告
语言虚假的广告是2007年我国广告语言的热点。2007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虚假广告强力曝光,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及一些地方政府为此采取了不少措施。
从语言学角度看,虚假广告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失真、格调低俗、言语失范等。许多名人代言的广告,语言名不副实,如某种减肥茶、某种不粘锅等;就商品类型看,语言虚假广告主要发生在保健用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广告中。广告新闻网开辟“虚假广告”栏目,2007年(截止到11月)该栏目收录有关虚假广告250来条,涉及保健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机构等方面约为60%。2007年(截止到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违法广告,保健食品类13776条次,药品类49545条次,医疗器械类2778条次。这些违法广告绝大部分都涉及到语言虚假、格调低俗等。此外,广告语言使用不合法律规范和语言习惯者有之,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者亦不在少数。
广告传播各种商品的真实信息,同时也有传播典雅、精炼语言之功效。广告是向社会普及科学常识、生活知识的学校,也是语言智慧的广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须负起应当担待的社会责任。
4.3 新词语
新词语(包括词语的新意义)比任何时候都产生得多,传播得快。因为社会发展迅速、文化交流频繁、思想观念活跃,因为整个社会文化水平大有提高、传媒手段多样快捷、交通通讯空前发达。新词语或只是昙花一现,或经过语言实践进入到大众词库;或在小范围内使用,或瞬间传遍五湖四海,成为社会流行语。新词语构词上,或是符合汉语的传统习惯,或是用字母、数字等特殊方式,如“K客吧、U盘寄生虫、3之3幼儿园、π型人才”等,乍看起来不那么顺眼。新词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对它的看法有褒有贬。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2006》向社会公布了2005年产生的经严格挑选的171条新词语,立即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回应。贬者认为:这些词语面目陌生,不知其义;没有经过时间考验,不能轻易承认其词语资格;由政府部门公布,这些词语进入教材、考试题目怎么办。褒者认为:新词语是语言生活的实态,应当让社会了解这种实态,掩目不见,仍然存在;记录新词语,就是记录时代的历史,记录语言的历史;词语是个大课堂,通过新词语可以了解许多新事物新观念;语言具有自我调节机制,有用之词自会存留,无用之词自会淘汰。一时间聚讼纷纭,热议不断。怎样看待新词语,是否应向社会公布新词语,以什么样的方式、由什么机构向社会公布新词语,的确是2007年的热点话题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下一条: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