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宇明]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
  作者:李宇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7 | 点击数:17188
 

 

内容提要:本文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下编)的基础上撮要而成。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总体上是生动活泼的,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成为政府的工作目标,语言资源的理念逐步建立,语言生活受到关注,领域语言生活状况的研究逐渐自觉。
关键词:中国;语言生活;语言资源;领域语言

2007年的中国语言生活总体上看是生动活泼的,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步同调合。语言文字工作与文化结合,与教育结合,与信息化结合,(注:见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在2007年国家语委组成单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比过去有了更亮丽的社会显示度。语言资源的理念逐步建立,保护和开发利用国家语言资源的讨论及举措与日俱多,力度不断加大。本土语言和现实语言生活得到学界和社会的更多关注,语言研究和语言文字工作的触角正向多个社会领域伸展,语言文字问题仍不断形成社会的热点话题。海内外汉语(华语)逐步沟通协调,汉语的国际传播成效昭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的“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新世纪工作目标得到广泛认同与呼应,并获得一些国际人士的赞赏。
 
一 语言资源观念逐步建立
 
语言态度基于语言观念。若将语言看作“问题”,看作影响社会交际、人类和睦的“问题”,便会致力于语言的沟通与统一,在某地区、某多语言国家推行一种通用语,或是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几种通用的大语种,甚或设计世界通用的人工语言,但对一些语言及其方言的衰落与消亡不甚关心。若把语言看作“资源”,看作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乃至经济资源,便会着力保护和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尽力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努力挽救濒危语言。
人类漫长之历史倾向于把语言看作“问题”,社会目光更多投注在语言的沟通与统一上。而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达,随着教育、传媒和国际社会对大语种有意或无意的倡助,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扩布,更加巩固了英语超级语言的地位,一些大语种也在力保其位,力扩其域,而世界上多数语言则面临衰落,甚至濒危,这些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也相应地衰落或濒危。不应忽视的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建造了许多语言工程,产生了一批语言产业,出现了若干新的语言职业,创造了为数可观的社会财富。由此,近年来开始重视语言资源的问题。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及其五个分中心自2004年陆续建立以来,将学界提出的“语言资源”概念提升到国家语言规划层面。中心利用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对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教育教材等领域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实态”监测与统计分析,部分成果通过《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向社会发布,对语言生活已起了不小作用。例如: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材编写、多部工具书(注:如王永强主编《常用汉字581》,语文出版社,2006年;许琳、姚喜双主编的《汉语800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的编纂和一些标准的研制,纷纷参考了这些数据;国家一些语言规范的研制分享了这些数据;一些出版社利用这些数据出版了新词语词典(注:如周荐主编的《2006汉语新词语》,商务印书馆,2007年;杜忠明《新词酷——171汉语新词笔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和“学千字、汉语通”等文化产品(注:如刘寿永、刘江《华夏辞》,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年。);海外学者也希望将这些数据译为外语。诚然,这些数据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一些开发者对数据使用得是否得当也需探讨校验,但是这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对语言资源理念的社会扩散确实发挥了不小作用。
2007年9月,“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海内外学者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讨论语言资源问题,促使语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学术化,成为现代语言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学者们认为:任何一种人类语言(包括其方言,包括其文字),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语言保存着人类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文化创新和语言发展的基本元素与内在驱动力。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类因之永久失去一种不可复得的语言样品,永久失去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永久失去一些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中国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度,百余年来努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国语、普通话”)以便利汉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信息交流,努力倡导外语学习以与世界沟通。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在推广普通话之时也注意发展各民族语言,对民族间语言关系处理得较为妥贴。当前,世界处在亘古未有的语言濒危高峰期,据说每两三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亡。中国的语言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维护人类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颇具意义。
2007年11月,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联合举办“中国民族语文工作成就展暨少数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展出的新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对国家语言资源的一次展示。会上,赵沁平等领导与一些学者的发言有很多都涉及“珍爱中华语言资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话题。
科学保存、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华语言资源已成为当今中国一项重要、急迫而又往往不为人重视的任务。近年来,不少方言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面对语言的迅速变化及一些语言或方言的濒危,不少人士呼吁应尽快把中华有声语言记录下来,保存起来。2006年国家语委制定的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规划,提出要创造条件进行新世纪的语言调查,为清楚把握中国语言及其方言现状、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绘制详细的多媒体语言地图奠基置础。2007年6月29日,国家语委召开务虚会专题听取专家意见。为摸索经验,有效论证,决定先行试点。2007年11月,试点领导小组成立,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担任组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下一条: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