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建国]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石
  作者:李建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6 | 点击数:10629
 
楚国在夜郎的拓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这一拓展期间,夜郎地区逐渐由部落联盟制向农奴制转变。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夜郎地区纳入秦的大一统的版图,重要的是秦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秦在翦灭巴、蜀和楚的过程中,夜郎也就在大一统的趋势下,设立了郡县。战争的推动,诸如公元前316年春遣张仪、司马错灭巴、蜀西国,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公元前274年或273年,秦国武安君白起取楚郢都,定巫、黔中郡等。秦占领夜郎地区后,其行政区划为北部就近分属巴、蜀、黔中郡,南部则属象郡。就夜郎地区而言,先置夜郎县。这与其后汉置夜郎县,地区有所不同。据《贵阳府志·沿革》载:“秦夜郎县与汉夜郎具异。秦夜郎亦与郡王兴遯水者异,言地者又不可不知也。”秦夜郎县是在清石阡府葛彰司西六十里,即今石阡县东;汉夜郎县在今安顺一带。秦在夜郎地区的开发,如修建与夜郎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五尺道”、“衡山道”; 如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发配内地违犯秦律官吏,“筑长城及南方越地”;随后,又遣送内地“女无夫家者”一万五千人,与戌守南方三郡士卒婚配等,也都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秦国大一统的局面是短暂的。秦在公元前206年灭亡后, 南方的南越、夜郎以及西南少数民族骤居地区较长时期地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汉王朝统一,但是,对于南方边陲地区却迟迟不能开发,这有着先北后南向后统一为郡的较长过程。造成这一长过程的直接原因,在于汉王朝诸藩国的冲突和北方匈奴的威胁。岭南地区的南越,在秦破天后自立为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对南越的赵氏政权,曾“遣陆贾因立(赵)佗为南越王”(《史记·南越列传》),加以承认和安抚。直至汉武帝刘彻,由于汉帝国逐渐强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讨伐兰“斩首数万”,结束南越割据,并在夜郎拓展。《汉书·西南夷传》有郎中将唐蒙“遂见夜郎侯多同”的记载。在夜郎地区,曾置有南夷、鄨县(今遵义)、夜郎三县地都尉,以后又发展为17县。汉代的夜郎,随同汉王朝的鼎盛,也相应地扩大开发。如中央王朝吸取历史教训和现实经验,发卒治道,改善夜郎内地与外西的交通,迁徒内地居民进入夜郎垦殖。据《司马相如列传》载有“治道二岁”,“乃募豪民田南夷。”豪民指当时有一定权势者,他们在夜郎地区驱使劳动人民垦田、开矿和治炼,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国家的统一,本是人民的愿望,而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保持了较为长期的稳定状态。
魏晋以降,夜郎地区诸郡县相继消亡,夜郎民族与汉族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大了步伐。唐宗时代,夜郎民族与周边民族融合,形成新的南方民族如布依、壮、侗、水、苗、仡佬等,结合而为南方民族的共有群体。
 
文化的基本特色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的最大疆域一般实指汉牂柯郡17县,而关于夜郎作为单一的夜郎王国,还是作为民族地区的泛指,至今学界莫衷一是。在其以后,南方形成新的民族群体,而夜郎文化作为两千年前以贵州为中心的从野蛮进入文明期的民族文化,它的影响和作用是深远的。
当时,夜郎地区在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比较起北方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其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有相应的滞后性。父系大家族是夜郎的社会基础,即便提高到国家出现,其社会形态有着大家族、民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各级组织,部落联盟保留着自己的地域、方言、部落酋长会和习惯法等,这种国家形态基本上属于农奴制水平。据《华阳国志·南中志》、《汉书·西南夷传》、《后汉书·南夷西南夷列传》所载,如汉灭且兰,有汉军“斩首数万”之举,“竹王”被诛,其统治下的夷濮或夷僚集体向汉中央集权“求为立后”,等等,说明夜郎在进入文明期时,私有制发展水平还主要在人们血缘关系的维系上。社会发展的滞后性,表现出文化的自立和封闭,而本体文化的自尊和发展,又在民族与地区的联系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引进自由和创造的因子,这样,在夜郎特有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不断沿袭的文化特色。
什么是夜郎文化的基本特色呢?笔者认为,夜郎文化是贵州文明期的最早文化,是迄今上推两千年前的数百年间的文化。正本清源,最明显的是,由于土著民族与古越民族的开创,形成与发展,一而多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便显现出来。
最基本的土著民族与古越民族文化的结合,可以当其一。夜郎的古越民族是从东南沿海地区迁来,古越民族主要从事栽培稻谷的农业生产,夜郎的越人瓯骆和百濮先民,是迄今世界上比较早的稻谷栽培者。据《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可见,水稻栽培又多及于南方少数民族。至今,贵州布依族称稻为“谷”,云南傣族称为“考”,居于广西的壮族称为“好”。至于其它方面,如考古发现的贵州新旧石器的土著民族文化遗存,据《考古》1986年第7期载《广西百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一文,曾指出:紧邻贵州兴义“猫猫洞文化”地点的广西百色地区,其新石器文化遗存中的不少石器,明显延用了贵州旧石器文化的锐棱砸击法制作,诸如此类,证明文化具有的一而多特点。
百越和濮人是贵州最早的居民,百越族系的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由南向北推进;百濮族系主要是仡佬族的先民;南蛮族系的苗瑶族由东向西进入贵州,氏羌族系的彝族、白族从西向东进入贵州,土家族从黔西北进入黔东北。古代贵州形成了四大族系的交汇处。汉族在先秦时进入贵州,人口较少,后逐渐增多,元明以后,汉族大量迁入。明永乐11年(1413年)始为一省。各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这种一体多元的特色,在时代的潮流中,一体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趋向性,如山区农耕经济文化的趋同性。多元是多民族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如贵州与四川、湖南、广西等省区山水相连,经济文化联系也很多。黔北地区受四川的影响很大;黔西和湘西都聚居着苗族;湘、黔、桂交界地区聚居着侗族;贵州的布依族与广西的壮族仅仅一江之隔,关系都很密切。
总之,夜郎文化固守着自己的基础,其一体多元的特色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继承传统中优秀的、民主的东西,剃除其守旧的、落后的东西,将民族精神发扬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兴黔富民的大业。
(本文原载《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3期,第13~17,12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东晨]论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的民族及其经济
下一条: ·[罗勇]略论客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多元因素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