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3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3年公约

中国中医针灸、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记者 王雅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17 | 点击数:6696
 


    新华网内罗毕11月16日电(记者 王雅楠)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6日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率团与会的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在上述项目获得通过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医针灸和京剧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医学、艺术含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两个项目获得通过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可。

    马文辉说,申遗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国际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提升国内社会、民众等各个层面对非遗保护的意识和热情,落实各项保护责任,把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中医针灸是中国人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薰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传统知识与实践。作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独特文化表现形式,中医针灸稳定的实践频率以及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19世纪中期,孕育于民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在北京发展成熟,广泛流布于全国。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寓教于乐。

    以西皮、二黄声腔为主的京剧音乐,在控制演出节奏、创造特定氛围、塑造人物形象和引导故事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国家文化遗产要素。

    本次会议为期5天,来自近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7项遗产申报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名录目前已收录了77个国家和地区的16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遗产必须满足一系列标准,包括能够扩大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大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申报方还必须证明已制订保护措施,确保其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17日 02:10:4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5次会议在内罗毕举行 51个遗产项目候选列入教科文组织名录
   相关链接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春节申遗成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