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福建推动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作者:詹托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5 | 点击数:5572
 


  中新社福州10月14日电 (记者 詹托荣)备受海内外妈祖信众关注的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了新进展,记者14日从福建莆田湄洲岛管委会获悉,《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送审稿)》已通过福建省文化厅专家组论证,并建议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更好保护、传承妈祖文化。

  湄洲岛管委会主任唐炳椿介绍说,2008年9月25日中国政府在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妈祖信俗申报书》第4点“保护措施”中已作出了“设立湄洲岛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承诺。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为了履行中国政府的承诺,妈祖信俗申遗单位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从成功“申遗”后就组织力量对妈祖信俗所涉及的具体项目、表现形式、文物、自然景观等进行全面普查,对其文化内涵、外延和文化价值等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初步编写了《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送审稿)》。

  根据《规划纲要》,作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妈祖信仰发源地和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将通过每年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湄洲祖庙庙会、妈祖文化活动周、妈祖文化赴台交流等活动,扩大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并支持两岸合作,共同规划开展妈祖文化研究项目。

  同时,莆田也将加快湄洲妈祖祖庙整体建设,完善妈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湄洲岛成为大陆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和世界妈祖文化朝圣中心,推动莆台双向旅游对接。

  福建省文化厅专家组认为,《规划纲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结合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的方法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对各种遗产和传承人的保护、建设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开展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所采取的措施较为科学得当。

  创建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妈祖故里”莆田全力打造妈祖文化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妈祖文化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全球妈祖信众达2亿多,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每年到湄洲岛进香、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其中2300万台湾同胞中信仰妈祖的达1600万,每年到湄洲岛朝圣观光的台胞超过15万人次,台湾岛内有12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与湄洲妈祖祖庙建立了联谊联系,妈祖文化已成为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15日 00: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80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希望
下一条: ·我国非遗资源近87万项 最佳保护实践名册项目将申报
   相关链接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
·[李丙传 梁家胜]非遗视域下中国农民画文化实践的多民族性出口·[郭娇斌]家族与神明:以福建漳州南靖梅林魏氏家族为考察
·[高晓芳]流域文化生态视域下内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路向探赜·[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毕雪飞]冲绳久米岛天后宫田野调研报告
·[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游红霞]谱系观念视域下当代两岸妈祖信仰的交流互鉴
·[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李子贤]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成立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王京]在实际调研中认知民俗学的实践意义
·[马翠翠]文化生态视野下窦犨信仰与水利习俗研究·[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