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报道】 中国将更加注重少数民族民间口头传统文化保护
 作者: 张莺 邓洪甜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 时间: 2010年10月09日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9日在南宁举行。与会人士表示,今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将更加注重少数民族语言及民间口头传统文化的研究及保护。
   据了解,中国已有大批少数民族文化作品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说,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全社会的保护,尤其是对口头传播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设立了布罗陀口头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梁庭望教授介绍,中国作家协会中的少数民族会员超过1000人。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知名文学作家,一些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书面作家群,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已经形成。   梁庭望还介绍说,广西也已经形成了包括壮族、瑶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拥有100人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产生了大批年轻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有壮、瑶、苗、侗、么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新华网广西频道10月9日电,张莺 邓洪甜)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作者:文彩云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2010年10月10日 08:00
 广西新闻网南宁讯 (记者 文彩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0月9日在广西大学开幕。100多位来自汉、壮、蒙古、回、满、彝、朝鲜、布依、裕固等民族的作家、教授和学者齐聚南宁,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会主要讨论的议题包括民族文学研究反思、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民族文学个案研究、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民族文学与自然生态研究等5个方面。据了解,中国已有大批少数民族文化作品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会专家表示,今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将更加注重少数民族语言及民间口头传统文化的探讨及保护。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在百色市田阳县设立了布洛陀口头文化研究基地。   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世居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学形式,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梁庭望教授介绍,目前广西已经形成了包括壮族、瑶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拥有100人的少数民族作家群,产生了大批年轻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家。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