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五谷]不该被冷落的大家:读《郑振铎传》
  作者:五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9 | 点击数:9580
 


  在单一的领域,郑振铎不一定是位列其首的大家,
但像他那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在各个方面成果斐然者,在现代中国恐怕不多见。

《郑振铎传》,陈福康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551页,98.00元

 

  他的名字不应该被淡忘!这是笔者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读完五十六万字的《郑振铎传》后的第一感觉。

  笔者好事,在“谷歌”上作了一番查询,有关郑振铎的条目仅19万条,而沈从文的条目则高达453万条,张爱玲110万条,巴金668万条,郭沫若746万条。查询“百度”,结果相近:郑振铎37.9万条,沈从文168万条,张爱玲760万条,巴金190万条,郭沫若286万条。显然,郑振铎先生是冷寂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应“为振铎兄写一部传记。这对帮助人们了解‘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大有好处”。 叶先生还说:“写振铎兄的传记用不着什么夸张的手法,只要求内容翔实,他那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品格就足以使读者受到感染了。”

  陈福康的《郑振铎传》就是这样一部没用“什么夸张的手法”,“内容翔实”的传记,记述了这位“对新旧文化都有相当的建树,集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史家、版画史家、大学教授、政府官员诸多身份于一身,堪称二十世纪的文化大家”的六十年人生。  

  郑振铎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传记中写道:从学生时代起,郑振铎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一起编辑旬刊《新社会》,他起草的《发刊词》中说:“中国旧社会的黑暗,是到了极点了!他应该改造……我们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创造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自由平等、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

  传记详细介绍了郑振铎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拓荒者,也是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传记写道:1920年,郑振铎在北京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利用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代会刊。1921 年,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白天在南站为车厢挂钩,晚上为《学灯》编稿,他在《学灯》上新辟了“儿童文学”专栏,这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儿童文学专栏。半年后,他又创办了《儿童世界》旬刊,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儿童文学期刊。

  从1923年开始,印着“编辑者郑振铎”的《小说月刊》整整出版了九年,直到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才停办。郑振铎通过《小说月报》发现和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连载在1929年1至4月的《小说月报》上。小说连载完后,郑振铎在刊物最后一页上写道:“有好些人来信问巴金是谁,这连我们也不能知道……将来当更有受到热烈的评赞的机会的。”舒庆春在伦敦东方大学教汉语,业余写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他将写在作文本上的小说“马马虎虎地卷一卷”寄给了郑振铎。郑振铎读后立即给他回了快信,说稿子已经录用。舒庆春回信提出小说发表时署名“老舍”。于是,文坛上便有了“老舍”。

  在主编《小说月报》的同时,郑振铎自己创作了不少的小说、诗歌、童话和翻译,1926年底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早年他翻译了列宁的作品和《国际歌》歌词。研究和译述古希腊神话,先后译述了二十八篇,结成《恋爱的故事》出版。还翻译过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撰写《太戈尔传》,是中国第一位介绍泰戈尔作品的人。他的《俄国文学史略》是第一部系统介绍俄国文学的专著。他更是用了四年的时间撰写了八十多万字的《文学大纲》,全书记述东西方文学各一半,中国文学占四分之一。陈福康评述:“此书彻底破除了陈腐荒谬的‘欧洲中心论’,我们有理由称它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郑振铎是著名的文献学家,整理、研究、发现了大量古代文献。陈福康在传记中介绍: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郑振铎处境危险,被迫赴欧洲躲避,借机查阅和研究被外国侵略者掠走的中华文献。他查阅了巴黎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小说与戏曲书,写成长篇研究报告,介绍了四十几种书籍。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他天天去看“变文”和其他罕见汉籍。当时,博物馆有规定,只准看不准抄录。他只得默默背一段,然后走到外面吸烟室记下来;他还请来同在伦敦的老舍、朱光潜等前来帮忙,轮流背诵默写。与此同时,他还孜孜不倦地做着中国古代剧作家的索引,撰写中国第一部介绍百年来国外重要田野考古发现的专著《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他还翻译了英国著名民俗学家的《民俗学浅说》一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郑振铎到燕京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兼清华大学教授。他与鲁迅、沈雁冰等人发起创办大型期刊《文学》杂志,不久又在北平与章靳以创办《文学季刊》,还在北平和上海参与创刊、编辑了《太白》半月刊、《水星》月刊。这四个刊物是三十年代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当时,北平与上海、学院与文坛,有一道无形的鸿沟。陈福康评说:“郑振铎就是两者间的一座桥梁。他分别参与南北这几个刊物的编辑活动,无形中就联结、团聚了南北作家。” 他还在两年内完成了经长期准备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年11月22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公明]海角蓝天下的……同床异梦
下一条: ·[葛兆光]隔岸观澜──读东洋书杂记选录之二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林诗瑶]空间与地方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