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向柏松]道教与水崇拜
  作者:向柏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8 | 点击数:15358
 
水崇拜气生命观对道教的影响还表现在道教的基本信仰方面。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道教关于“长生不死”信仰理论的阐发,是以水崇拜气生人、生天地万物观念为理论根据的。正是根据气生人的观念,道教把人的生命看作是由气构成的,因而提出了“长生不死”的秘诀及其途径。
道教认为人的生存与气密切相关。《抱朴子》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以至万物,无不须以气生者。”(注:《抱朴子内篇校释·至理》,第103页。)道教还把精神看成是一种气。《太平经》说:“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注:《太平经合校》,第739页。)《老子想尔注》则把人的精神说成“精气”,“人之精气满藏中。”基于人的生命由气或精气构成的观念,道教提出了“长生不死”的秘诀:保存精气。《老子河上公注》说:“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人能抱一,使不离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精气能使身体内部得到调理,所以,人必须守住精气,使不离身。人的身体精气长存,则可以长生不死。
所谓长生不死,既要求肉体不坏,又要求精神长存,并与肉体相结合。然而,从一般常识的角度来理解,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人死形体便要腐烂。但是,道教对此有解决的办法——修炼成仙。所谓修炼,就是要使人的肉体变得和“气”一样轻,同时,使人的精神能够长居其中。这样,就可以“肉体飞升”,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修炼方法之一便是所谓“服气”。“服气”就是“食气”,而不食五谷,以便把身体炼得轻如“气”。可见,所谓长生不死就是把肉体修炼得轻如气以升天,真是玄而又玄。
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人成仙升天以后的存活状态如何呢?道教的说法是“与天地共其元”。(注:《太平经丙部》中《四行本末诀》,第48页。)这就是说,成仙的人与天地合为一体,成为“气”的状态。可见,道教“长生不死”、“成仙”理论,完全是建立在气生命观基础上的。
至此,我们认为,“气”生命观是道教理论大厦的最主要的基石。道教的宇宙观理论、“长生不死”理论都是建立在“气”生命观基础之上的。“气”的原始意义本来很单纯,即原始水崇拜中构成天地万物的“水气”。经过历代思想家,尤其是道教的广泛引申和反向推论,“气”竟无所不包,变得非常复杂、含混模糊了。但道教的“气”仍具水气的形态特征。如道教论及“气”的形态时说它“清微不见”(注:《老子想尔注校笺》,第29页。),“元气无形,汹汹隆隆,卧者为地,伏者为天。”(注:《太平经·河图纬》。)只有水气才具有这样一种看不清摸不着、四处弥漫、上天入地的特征。可见,以“气”为核心的道教理论实源于水崇拜的气生命观。
 
二、水崇拜的水神信仰与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教神仙谱系所包容的众多神灵,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可以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找到它的渊源,水崇拜文化便是其渊源之一。水崇拜最初表现为对水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后来发展到对司水水神的崇拜。水崇拜的水神信仰对道教的神仙谱系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为道教提供了部分神灵的原型,赋予了道教部分尊神司雨水的水神神性。
1.道教的一部分神灵的形成,是对水崇拜中的水神的继承与改造。龙神是水崇拜中最主要的水神。它伴随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主宰雨水的神灵。道教为了迎合民众的信仰心理,扩大自身的影响,也必然将其纳入自己的神仙谱系。道教吸收龙神时,也效法佛教,将龙神帝王化,塑造出了自己的龙王。道教的龙王,十分庞杂。按东南西北四海来划分,有四海龙王(注:《历代神仙通》卷15。)。按“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青赤白黑黄”划分,则有五方龙王。此外,影响不大,不为一般人所知,仅见于道教典籍的龙王,则更是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雷神也是水崇拜中的重要水神,其影响仅次于龙神。道教根据水崇拜中的雷神形象,创造了道教的雷神。道教的雷神可分为最高的天尊雷神与部将雷神。最高的天尊雷神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天尊雷神行雷时,便击雷鼓。这一说法显然取自于民间早已流传的雷神观念。天尊雷神的部将,一说为三十六雷神。天尊雷神行雷击雷鼓,三十六位雷神即将本部雷鼓一齐击发,人世间隆隆的雷声便响成一片了。一说天尊雷神的部将为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还有一种说法是天尊雷神总司五雷。“五雷”,一说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一说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妖雷。道教招雷致雨的法术“五雷天心正法”即缘于此。道教的雷神具有司雷雨神性。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一《叶迁韶传》说:一次,雷公行雷雨,被树枝夹住,不能脱身。后为叶迁韶救出,雷公“愧谢之”,“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自是行符致雨,或有殊效。”(注:《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1册,第761页。)雷神司雷雨,所以道士以之为唤雨的使役神。
赤松子,传为神农时雨师,是民间信仰中的司雨水神灵。道教将其改造,列为仙人之一,编造了赤松子修炼成仙的事迹。《淮南子》说:“今夫玉养,赤诵(松)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注:《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28册,第84页。)这是说赤松子服气而成仙。
《历代神仙通鉴》等书还按道教的模式塑造了赤松子的形象:“形容古怪,言语颠狂,上披草领,下系皮裙,蓬头跣足,指甲长如利爪,遍身黄花覆盖,手执柳枝,狂歌跳舞,曰‘予号曰赤松子,留王屋修炼多岁,始随赤真人南游衡岳。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往来其间,予也化一赤虬,追随其后。朝谒元始众圣,因予能随风雨上下,即命为雨师,主行霖雨。”雨师司雨水的神性与道教仙人形象相结合,并构成了道教的赤松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夏年]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下一条: ·[罗阳]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道德的维持机制
   相关链接
·[李森 袁玉梅]中国西北地区人神之间的非常对话·[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
·[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陈杰]魏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对盘古神话的吸纳
·[秦贺]民俗学与舞蹈学双重解读下烟台篮子灯传承路径研究·[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龚德全]作为“民众道教”的端公信仰·[黄景春 陈杰]盘古神话辨析:以古代文献为中心
·[杨玉蝶]许逊形象建构研究·[刘晨]早期道教死后世界观念与“泰山治鬼”
·[曾敏]赣南普庵信仰及道教普庵派斋醮科仪初探·[刘程杰]民间传说中的张三丰形象及其道教元素
·[蒋明智]香港黄大仙信仰的认同价值 ·[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僮身”探析·[卜凯悦]贞节烈女神圣化
·[宣炳善]黄大仙财富伦理传说的现代意义·[屈啸宇 彭连生]‘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
·[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祁泰履] 传统中国的民族身份与道教身份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