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9月29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第二届“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29日晚间盛大开幕。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香火龙舞”、壮族民间斑鸠调、了罗山歌、骆越天音原生态歌舞剧等一批乡土民俗集中亮相,吸引了数万民众及游客观看。
在当晚举行的开幕式表演上,着重展示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原生态歌舞壮族《斑鸠调》通过模仿吉祥鸟斑鸠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来年五谷丰登的祈盼。壮族民风民俗表演《了罗山歌》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举行的“求丝”歌会中演唱的壮族双声部民歌,唱出了壮乡儿女的幸福生活。
大型原生态音乐歌舞剧《骆越天音》演绎人与将要去的未知世界、人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它以“七十二巫调”为音乐素材,以“傩”为舞蹈素材,揭示人灵魂将要去的那个未知世界里的善恶,拨动观众心弦。来自广西河池市环江县苗族芦笙队吹奏起一米多长的芦笙,跳起踩堂舞,欢庆丰收的喜悦。
作为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火龙巡街祈福于当晚21时上演。“香火龙舞”的传承地良庆区缸瓦村长者带领村民点香祈福,随后七条近百米长的“香火龙”在南宁金象大道沿街巡游,向市民送福。舞者尽情舞动“香火龙”,夜空中火光映天,犹如龙腾云中,场面壮观。而路边民众则不断向“香火龙”抛掷鞭炮,以示欢迎,气氛热烈。火龙巡街一直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据悉,“香火龙”发源于广东佛山制陶古镇石湾镇,是模仿一排排瓷窑点火时的壮观景象,就地取材,扎成龙身,插上香火制作而成,清代传入南宁良庆镇缸瓦窑村。“香火龙”最初作为瓷窑的点火仪式,逐渐演变成每年农历8月14日至16日晚上走街串巷为村民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一直流传至今,目前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共南宁市良庆区委书记储朝晖称,南宁市良庆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态独特多样,老戏(邕剧)、山歌对唱、师公戏、采茶戏、斑鸠舞、香火球、师公舞、龙狮舞、香火龙舞、含犁头、过火炼等民间艺术遍布城区各地。本届文化旅游节是城区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系列重要活动,旨在传承和展现以“香火龙”为代表的优秀民俗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展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本届文化旅游节为期3天。期间,游客还可欣赏地方民俗大戏汇演、饱尝各地可口美食、浏览良庆山水风光,领略“广西红陶第一人”卢权智先生的红陶艺术作品。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9日 2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