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佐]云南回族穆斯林跨境东南亚探究
  作者:张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2 | 点击数:28435
 

 

内容提要:云南回族穆斯林是一个跨越国界散居于东南亚的民族。历史上由于经商、贸易、避难等原因不断移居东南亚,多数已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为所在国增加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今天仍作为一个民族活跃在东南亚各国。研究回族跨居现象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回族穆斯林;跨居研究;东南亚

云南回族穆斯林是一个跨界散居于东南亚一带的民族。以往研究云南跨界民族只限于壮、傣、布依、苗、哈尼、瑶、傈僳、拉祜、阿昌、怒、景颇、独龙、德昂、佤、布朗等15个民族,以及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回族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跨界民族之一,云南回族在越南、傣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均有分布。
 
一、云南回族跨境东南亚的历史渊源
 
数百年来,在中国西南与东南亚间一直活跃和散布着一支由马帮商人、矿工及军士组成的云南回族穆斯林队伍。英人福布斯指出“这支操汉语,在当地居于支配地位,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鲜为外界所知,宗教信仰上属于逊尼派的穆斯林大军,构成了当今生活在东南亚北部的中、缅、泰、老四国,保持着教内通婚和亲近的族缘关系,具有伊斯兰和汉双重文化少数民族社会集团”(注:(英)福布斯著,姚继德译:《缅甸的滇籍穆斯林—潘泰人》,载《回族研究》1992年第3期。)。历史上,云南回族进入东南亚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随军居留。元朝兀良合台平定大理后,曾攻降交趾(今越南北部),于其地设“达鲁花赤”。在赛典赤·赡思丁行省云南期间,纳速拉丁被朝廷任命为诸路宣慰使都元帅,在1277至1278年间受命指挥元朝对缅的首次征战,招安村寨300,得民户12万,定租赋,置邮传,立卫兵。只是缺少历史记载,此时回回是否定居缅甸尚须进一步考证。至元二十一年,世祖命诸王相吾答儿率军征缅,回回人怯烈驾船为向导,克缅甸要塞江头城,并以3000人驻防。江头城即贡章,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之杰沙。元朝至元四年在缅甸设置邦牙等处宣慰司(驻今曼德勒西南的阿瓦),后明代在缅甸设宣慰司亦驻阿瓦,隶属于云南行省。朝廷由于多次入缅越征战,兴修水利,设驿站、宣慰司等形式,如大德五年(1301年),元朝军队帮助缅甸兴修栖水利工程,后又开凿了墩兑运河,许多回回先民多次进入东南亚。彻里铁木儿为西域大族,至顺元年(1330年)入滇平叛,后因罪被贬于安南(今越南),卒于任所。许多回回将士驻守边境沿线,或靠近边境地方屯田戍守,如明正统年间三征麓川,王骥所部回回将士多沿博南古道聚居未返,形成许多靠近缅、老、越的回族村寨,如滇西的腾冲、施甸、保山、昌宁、镇康、临沧、云县,滇南的景谷、景东、思茅、普洱、文山、砚山等地。清初云南回族沐英后代沐天波等随护永历王朱由榔逃亡缅甸时死于难。还有一批回族人被阻于腾冲、保山一带。抗日战争,大量回族技工、旅缅华侨积极参加滇缅公路的修筑工程,近百名回族归侨参加“随军海外战地工作队”入缅对日作战。远征军中亦有许多回族将士出国参战,有的还被选为突击队翻越喜马拉雅山空运到缅、印作战。
第二、经商开矿。云南回族进入东南亚落籍,与回族商人进入缅甸、泰国、越南一样悠久。公元前4世纪,随着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商人就活跃在从西南通往东南亚的古道上。回族参与云南与东南亚大陆地区的陆路贸易则主要是始于元代。到18世纪末叶,云南回族穆斯林商人的足迹已遍及自西藏边境穿过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和老挝。于是云南与东南亚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即由留居在缅、泰等国回族穆斯林商人所从事的商业活动。这部分商人是随云南与泰国等国陆路贸易的开展逐步定居在东南亚的。一部分继续保持行商,作为云南与东南亚贸易的中间人,一部分定居下来成为经营小客栈或清真餐馆的小业主,还有一部分参与当地采矿业。云南回民在元明时代从事矿冶业的不少,明代已形成“无矿不回”,到清初、中期更是大规模开采。《腾越杜乱纪实》载:“腾(冲)之回教……旅居缅甸为玉石、宝石、棉花商者半属之。”清初云南人进入缅甸贸易者较多,《清史稿·缅甸传》说,伊洛瓦底江上游以东“为孟密,有波龙(在今缅甸北部掸邦腊戍一带)者产银,江西湖广及云南大理、永昌(今保山)人出边商贩者甚多,且屯聚波龙以开银矿为生,常年不下数万人。”根据峨山县大白邑村回族老人说,反清起义前村中已有少数回族商人在缅、泰的景栋、大其力、清迈等地坐地开铺经商,与当地妇女结婚而留居,有的回族商人因路上土匪猖獗,怕财物被掳而留在缅、泰、老各国侨居下来。杜文秀本人自小从事滇缅问的商业贸易,反清起义时期,采取奖励与东南亚通商政策,回族商人入缅等贸易的更多。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是通往缅甸的重要国际通道,云南到越南、缅甸贸易更方便,滇西、滇南回族人民到缅、泰、越贸易者更多,许多人留居缅甸成为巨商。据1948年国民党政府驻缅甸大使宣称“根据华侨各业公会报告,全缅中国人数接近三十万人”。是全缅华侨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是云南回族居缅最多的时候。
第三、马帮贸易。有一些回族商人没有成立商号或商行,但一直利用马帮开展长途对外贸易为经营手段。大量史料和民间调查表明,回族兴起马帮并到东南亚进行商贸活动,开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清代初、中期云南回族都普遍兴起组织马帮到缅、泰、老、越贸易。杜文秀反清起义失贩后,虎口余生和“归业”的回族人民再度兴起马帮“走夷方”。施甸县西山回族村,解放前全村62户,几乎每家都有几匹马,全村马帮有200~300匹,除一户务农外,每户都有人半年在缅甸做生意。峨山县文明村解放前有236户千余人,村中男人几乎都参加了马帮“走夷方”到缅、泰贸易。文山、砚山、邱北回族聚居区,解放前也是擅长马帮生意,从广西或河口到越南老街等地贸易。因马帮贸易进入东南亚的较多,因而建国后峨山大白邑和文明村等大都成为我省有名的侨乡。如滇西永平县曲硐回族罗云五,发展马帮入缅贸易,资本不断扩大,把商业贸易发展到泰国、新加坡、南洋群岛一带。峨山大白邑村沐国祥也是解放前赶马帮贸易到泰国的。回族马帮驮运的主要货物之一,就是盛产于滇西边外的玉石和宝石,故有人称其为“回回石”,可见回族马帮在当时的知名度。根据松吞帕萨克的研究,最早定居在泰国清迈咏芬区的云南回族穆斯林移民,就是一位以“崇·林”的回族人为首的,“崇·林”早年曾通过掸帮的景栋往返于云南府(今昆明)与夜赛、南邦、达府、南奔和清迈之间,从事马帮贸易。在迁居清迈之前,他与妻子从事清迈府西北的夜占与缅甸之间的贩运买卖。1915年,他迁到清迈城松吞帕萨克认为崇·林就是定居清迈咏芬区的商人首领,并进一步说明“他最初建造房屋的地便是云南商贾装卸货物、落脚休息及喂牲口的地方”(注:(美)松吞帕萨克:《清迈城伊斯兰教的特征:两个社区历史和结构的比较》,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论文,1977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下一条: ·[温玉成]《南诏图传》文字卷考释
   相关链接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刘锡诚]“东南亚文化区”与同胞配偶型洪水神话
·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史继忠]“东方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邓文云]中国瑶族和东南亚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沙马拉毅]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史阳]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
·[李公明]击穿峭壁……让巨大的山泉从中涌出·[王琛发]从南洋跨海看文化的中华
·陈进国:《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