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鹓]背景与方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导论
  作者:杨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1 | 点击数:20755
 
从制作技艺上看,少数民族一直保持了与传统款式相对应的传统制作方法。当汉民族服饰已进入由匠人剪裁、用机器缝制的商品化、社会化、规范化阶段时,大多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服饰——尤其是盛装——却仍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世代相袭,由妇女手工完成。这就注定少数民族服饰只能是自产自销,难以进入商品领域。因而少数民族服饰保留了较多的古制,服饰发展史上的5种型制——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剪裁型(3)——系列,在少数民族服饰的共时态制作中均有范例,表现出鲜明的历史层累关系,堪称服饰制作史的“陈列馆”。这种情况,自然是占中国总人口92%的汉民族无法比拟的,在世界各国的民族中,也可谓绝无仅有。因此,可以断言,无论在中国服饰文化史上还是世界服饰文化史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都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与现代时装之于人主要作为一种审美装饰不同,服饰之于少数民族,是作为一种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而存在的。传统服饰在民间流行是生活的使然,服饰的内容和形式也要服从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感。少数民族特殊的生活使得其服饰的形式中积淀着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文化的、宗教的诸多丰富的内涵。因此,作为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的各民族服饰,可以说就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是一个民族某种自然灵物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蕴藏着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民族在过去时代的史影,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财产观念,是民族性格、心理的折射。(4)
中国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更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中原四周的南北东西各方生活着不同的原始土著——“四夷”,即北部、东北部广大地区的匈奴部族;西北部强大的氐羌部族;东部的东夷部族;南部的南蛮部族和百越部族。这些古老部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互称雄、争雄乃至敌视,于是导致战争出现;战争又必然形成部族的迁徙、交流、融合,一些原来强大的部族逐渐变小,原来弱小的部族逐渐变得强大,创造了新民族诞生的基本条件。使中国成为今天拥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数百个民族支系)的大家庭。但除了蒙古族、满族等历史上曾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外,历史赋予许多少数民族命运是苦难而悲惨的。历代统治者对他们所施行的追剿、征伐、压迫、歧视政策,严重阻碍了其社会的发展,由此造成了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迟缓和不平衡状况;生产发展畸形。一些民族较早进入农业经济或畜牧经济形态,而一些民族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仍保持着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原始生产方式。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使许多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原始宗教活动,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节日集会和神话传说、民间艺术。因而,整体处在人类文化发展序列上宗教文化阶段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就像一张满是社会基本需要互相联系的网,由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习俗等“经纬线”共同织成,互相影响渗透。
少数民族服饰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使得无论从其款式之丰富、多姿,风格之古朴、独特,工艺之传统、精致,还是从其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穿着习俗来看,人口众多的汉民族传统服饰都望尘莫及。仅就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形式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蕴而言,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那十分独特的魅力。
在民间,其中的许多花纹符号和饰物不只是形式美的需要,而是符号与意义之间的一种肯定与结合,承载着诸多的史迹,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来读(5)。
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既表现和反映史诗,也表现和演绎神话传说,呈现出浓郁的图腾意味和神性意识。每当欣赏少数民族服饰时,常常会让人感受到原始宗教观念中灵魂不死的神秘力量,将我们与广袤无垠的自然连成一个整体,使人、动植物、无生物仿佛均处在同一层次,不受种或类的时空局限,在超越时空中互渗关联。因此,宗教文化、无字文化,当成为我们认识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参照背景。
说少数民族服饰类型众多,作为一种表象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它们的成因似乎没有人去深究过。应当看到,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款式的相对简单统一,那主要是平原文化、有字文化的规范塑造。尤其是文字的统一使用对一个民族服饰的统一作用不能低估。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宏富多姿,除了文化历史学意义上的民族大迁徙等原因造成的群落断裂外,山地的自然阻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少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层特征,其相互间的众多差异(包括服饰)和心理上的自我封闭,皆可视为对山地文化这种自然景观的无意认识同产物。山地文化与平原文化、航海文化形成区别,其显著特征是整体认同前提下的若干群落式断裂。据调查,苗族、彝族、藏族都各有100多种服饰,瑶族服饰亦有70 种之多。舍此,我们就很难解释这些生活在南方崇山峻岭中的民族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服饰款式。苗族、瑶族的口碑传说均称,他们迁徙到南方之前,都是一种打扮、一样花色。绵延的山地,可谓鸟道蚕丛,交通闭塞,加上农耕文化,游耕文化、畜牧文化的自给自足方式,各群落间除特定的婚姻联系和节目社会需要外,往往是山寨对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于是形成文化地理上的错落分布:山顶、山腰、山脚、平坝,不同民族呈垂直状分布;坡上、坡下、河东、河西的同一民族支系繁杂,服饰纷呈;沟壑之隔,语言难通;方圆百里,风俗各异。并且,同一民族服饰类型的多寡不仅与其语言分布有着密切对应关系——讲同一方言、次方言和土语的民族支系服饰类型款式基本相同,而且与其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古歌、习俗等关系密切——同一服饰型式的支系,他们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古歌、习俗亦大体相同。而有字民族,如汉民族和满族服饰的长期一统化——区别惟宫廷与民间的质料不同,装饰图案有异——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与平原文化,有字文化有较大关系。山地文化、平原文化、有字文化,应成为我们探讨少数民族服饰的几个有效座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
下一条: ·[庆隆]试论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
·[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