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视 传承发展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关注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保护的问题,积极参与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组织关于传统知识、文化遗产的相关讨论,探索建立传统知识的专门保护制度。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国家以及国内相关部门合作,召开了多次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议题相关的研讨会,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鼓励各地运用专利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文化遗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如烟海,目前其登记总量达到87万项。2006年和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显得非常紧迫。”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近日表示,要通过保护、传承、生产和开发,使一些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传承的经济基础。他指出,不但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更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前瞻眼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很好地传承,又能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活力,发挥其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独特作用。(来源: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相关报道】
浙江景宁:畲族民间技艺通过专利保护走向市场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010-07-27
“有了这本证书,今后我编织的彩带就不愁被人仿冒啦!”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民蓝延兰,从县科技局专利办领到盖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大红印章的专利证书。
像蓝延兰一样,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1名申请人向专利办递交了56件畲族民间技艺产品申请专利,其中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21件,门类涉及畲族银饰、畲族服装、畲族彩带等,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土生土长的畲族民间技艺,开始进入“专利保护时代”。
畲族民间制作技艺是千百年来畲族人民在繁衍生息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是畲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景宁采取对传统畲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举措,积极扶持畲族民间艺术特别是畲族服饰、畲族刺绣等生产加工技艺走向市场,促进了该县畲族文化产业的兴起。同时,该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制定出台了专利申请与实施奖励办法,对申请发明专利、新型外观专利等分别予以奖励,积极发动畲族民间技艺从业者申请专利保护。
蓝延兰编织的畲族彩带堪称畲族文化产品一绝,得到专利授权后,目前她正打算在大均旅游景区开设彩带展示专卖店;畲族民间陈列馆的陈晓琴申请的畲族挎包等14个产品获得了新型实用外观专利,她正着手在相关产品外包装上贴上专利标签……(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刘慧 景宁报道组 叶秀华)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010-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