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祖先留给我们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追根溯源,一种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住了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赖以发展并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
然而,在乡村城市化、城市趋同化的演进中,许多历史遗存正在悄然逝去。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我省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展示着贵州的多彩与富丽。荔波申遗成功、赤水丹霞又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锦屏文书作为研究清水江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类学依据以及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档案史料,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历史文献。它的发现,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反响的同时,也令贵州人申遗的心旌,再次摇动。国内外专家慕名探奇,牛津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柯大卫断言锦屏文书“完全有基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国务委员陈至立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锦屏文书的征集保护与研究开发作出重要批示,县里也把锦屏文书的抢救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们真诚地期待:在各方努力下,锦屏文书一定会大放异彩!
历史文物的发现,总会开掘一段存封的历史,展示一段时期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锦屏文书”的发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书和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历史文献都获得了证实。专家认为,锦屏文书材料为研究清水江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直接的历史人类学依据。在已获得的历史资料中,历史文书资料相对贫乏,“锦屏文书”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抢救与保护
1960年4月,锦屏县档案局组织少数民族档案征集工作小组到亮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的一些村寨进行民间契约调查摸底,这是我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征集契约档案。
同年8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杨有赓等人到锦屏县的平敖、文斗两个生产大队进行契约文书调查研究工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有赓教授先后多次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国立亚非语言研究所唐立、武内房司等学者到锦屏县进行考察研究。他们3人利用搜集的契约文书主编了《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3卷,由东京外国语大学出版发行,由此在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研究“锦屏文书”的强风。
“锦屏文书”是指以贵州省锦屏县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苗、侗族人民长期从事以农林生产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生存、发展的社会关系历史面貌的原始记录。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璀璨篇章。文书是以锦屏林业契约为主要内容反映当地林业与苗、侗族人民生存、发展等社会关系的原始记载,是这一地区当时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的缩影,种类多,内容丰富,总数达30余万件,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碑铭、古歌、传说、文艺(学)作品以及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房屋装饰构件、民间工艺品等实物原始记录,总数可达40余万件,其中锦屏县就保存有10余万件。这些真实反映当地及周边区域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的珍贵历史记录,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是反映明、清时期苗、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最真实的实物史料,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已列入国家重点档案范围进行抢救和保护。
历史的见证
位于贵州东南部清水江畔的锦屏,素有“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绿色抒情诗”之美称,漫山遍野的杉木林随处可见,更有数万份历经天灾人祸而保存下来,反映“苗疆”社会500年人工营林史的“活化石”——山林契约文书,引起海内外关注。
锦屏文书,见证了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中下游少数地区林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2010-09-15 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