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彭青林]故园留待梦中看
——澄迈骄傲的“儿子”──岑家梧
  作者:记者 彭青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7276
 

岑家梧(前排左一)于1951年率中央访问团到海南时,访问王国兴(前排持枪者)。

  故园留待梦中看

  从14岁离开故土,岑家梧只回过3次海南,1930年代一次,1950年代两次。其中50年代的两次由于公务在身,他没能回到老家澄迈永发镇看一看,只是和亲人在海口见了面,由此对家人发出了“故园留待梦中看”的慨叹。

  离开故乡越是久远,对故乡的思念也就越深切。岑龙说,那个时候他们家里常常可以吃到海南的椰子、菠萝蜜等特产,都是岑家梧出差带回来或者托人从海南带来的,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老家的东西。心情好的时候,岑家梧还常常抱着小儿子岑鹰的小脑袋左右摇晃,说是摇椰子,听听里面有多少水。

  岑家梧特别喜欢听琼剧,电台里一有琼剧播放,他就一定守在收音机旁收听,一边听一边还跟着哼唱。有一次海南琼剧团到武汉演出,兴奋的岑家梧带着孩子去连看数场,又在家里宴请剧团成员。

  虽然离家日久,但是岑家梧对故乡的一切非但没有陌生,反而更加熟悉和亲切。在两个儿子面前,他经常讲起海南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总是跟孩子们说,你们要记得家乡人。他总是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全家人回海南岛老家一趟。 (本文来源:海南日报;文\记者 彭青林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2010年8月30日

上一条: ·[彭青林]卓然大家岑家梧
下一条: ·[岑龙]父亲岑家梧二三事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