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彭青林]卓然大家岑家梧
  作者:记者 彭青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9 | 点击数:10982
 

岑家梧著作

  卓然大家

  如果将岑家梧的学术生涯分为3个阶段,《图腾艺术史》等3本专著可以视为第一个阶段,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宽广的视野掌握了大量的材料,结合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图书馆里完成了让人瞩目的研究;抗战回国到新中国成立前可以视为第二个阶段,他深深扎入了自己的研究土壤,像每一个伟大的人类学家一样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在实践中逐渐成熟了自己的学术风格,树立了自己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第三阶段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他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成熟和拓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在岑家梧成为“大家”的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

  艰难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岑家梧卓然成家而离他远去。岑龙回忆说,抗战期间,物价飞涨,父亲和母亲冯来仪靠着微薄的工资生活,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头两个孩子———两个女儿因为缺医先后夭折。此时的岑家梧已近中年,失去孩子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献身学术的信念,而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刻苦著述。

  “西南是原始文化的展览会,又是固有文化的保留所,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这是陈序经为岑家梧《西南民族文化论丛》所作序言中的话。抗战时期,众多知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云集西南,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研究。这也为岑家梧提供了一个机会,得以深入有“民族博物馆”之称的大西南,完成了他学习社会学人类学以来的夙愿。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岑家梧在西南民族研究中逐渐提出改变当时学界从西方角度对中国西南民族开展的研究,强调建立民族学研究的中国视野,并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身体力行贯彻,对后来的中国民族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6年抗战胜利后,岑家梧回到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岭南大学副教务长等职,并参与创办珠海大学,开始参与到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同时,西南田野调查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发表。

  这一时期的论著,以民族学为核心,同时又广泛涉及到艺术学、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等领域。其中的代表作如《水书与水家来源》,首次详细介绍了水族和他们独特的文字水书,成为中国语言人类学研究的扛鼎之作;《仲家作桥的道场与经典》全面展示了布依族宗教活动的全过程,则堪称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的传世经典。

  戛然而止

  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岑家梧的学术生涯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由于深受《古代社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人类学著作的影响,岑家梧早在《图腾艺术史》等学术研究论述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唯物史观,对于引领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意识形态,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学术研究中。

  在工作上,岑家梧先是1952年奉派参加接收岭南大学,随后参与岭南大学、广东法商学院调整并入新中山大学的筹备工作,任筹备委员。1953年,奉命筹办广东民族学院,任筹备组副组长。同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即中南民族学院),后担任副院长。

  在学术上,他多参加官方的少数民族调查工作。1951年7月,担任中央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副团长,到广东北部和海南岛等地访问瑶、黎、苗等少数民族。1956年,被委派为广东调查组组长,赴海南作黎族社会经济调查,在调查组撰写几十万字调查报告同时,他先后发表《海南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等论著,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赞扬。

  建国后到1957年,可以说是岑家梧生活条件最好的一段时期。据岑龙回忆,此时他已是著名学者,工资比较高,只要各地的朋友来,他都自费请客,又喜欢买书,常常接济人,尽管不时要做“月光族”,但也说明物质条件还是不错的。同时,岑家梧的学术生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时,社会学人类学已经作为“资产阶级伪科学”被取缔,一些著名学者如费孝通、雷洁琼等纷纷转入民族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岑家梧的学术研究受此影响,更偏重于民族学和历史学方面。他的学生徐杰舜撰文回忆,他一边在大学讲授古代史、艺术史等课程,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历史知识之中,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合理的论证,使学生能够联系本民族实际加以具体运用;一边参与新中国组织的民族调查,为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直接的依据。 

  事实上,岑家梧对此投入了非常大的热情。正如他所说,为“能够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人类学而努力。”对海南黎族经济社会的民族调查,特别是“合亩制”的调查就是其中的典范。在他主持下,调查组撰写了38万字的调查报告,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及开发建设黎族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少数民族社会调查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在展开海南黎族的民族调查之初,岑家梧制定了四至七年的全面调查计划,力求使之成为国内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样本。遗憾的是,第一阶段调查刚刚获得各方肯定,他就陷入了“反右”政治漩涡,少数民族调查也就此中断。1958年在全国民族工作科学讨论会上,他被点名批判,在批判名单上位列“资产阶级的民族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首”的费孝通之后,成为“大右派”。两个名字在30年代的“南岑北费”之后再次并列,颇具黑色幽默的味道。

  1960年元旦,岑家梧“右派”帽子摘掉了,从下放的农场回到学校。此时正就读于中南民族学院的李鸿然回忆说,他在历史系、政治系担任民族史和民族志教学,后到民族问题研究室从事专题研究,去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不论做什么,先生都一如既往,带着天降大任般的心态和热忱。”他先后完成了《中南民族史略》和《中国原始社会史》两部专著,以及一些重要的论文。1965年夏季,他借奉派去广西三江民族地区参加“四清运动”之机,千方百计调查收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资料,准备在日后教学与研究中使用。

  然而,岑家梧终究没有逃离政治运动的阴影。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骤然而至,岑家梧首先受到冲击,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无情的批斗和迫害。9月4日,一代大师陨落,年仅54岁。在离世之前,他已经规划好了《中国原始社会史》、《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美术史》等重要的著述计划,最终只留下了部分篇章。

  “尚未完成的天才”,这是不少研究者对岑家梧的评价。然则,他已经用自己无比的勤奋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战胜了社会现实和历史,终究成为一代文化大师。在他不长的生命里,人生展示给他的坎坷曲折几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少年父母双亡、中年丧女之痛、长期经济窘困、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意外劫难……种种厄运,都没有阻止他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正如李鸿然所说:“从岑先生身上,我们最鲜明最直接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和他辉煌的学术成就并列于海南的文化天空中,熠熠生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2010-08-30

上一条: ·[梁苍泱]民间吹来清新的风:段宝林教授谈民间文艺
下一条: ·[彭青林]故园留待梦中看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