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摘·
讲到中秋节的风俗,不能不提到拜月。在现代社会,拜月只是少数还保留着古旧生活习惯的人才做的事。照现代人看来,拜月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迷信”活动。但是从民俗学的观点来看,这只是古老风俗在现代社会的遗留,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过去,看到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我们要了解历史文化,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就不能简单地否定这种民俗信仰活动,就要了解这种行为的来龙去脉。
自明清到建国前夕的数百年间,拜月一直是中秋节习俗的主要部分之一。但是拜月并不只是在中秋节期间才进行,过去其他时间里也有拜月活动;而且,远在中秋节还没形成的远古时期,拜月的观念与行为就已经有了。所以要从本质上明白拜月这种行为,还有必要追溯一下远古人类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后记
农历八月十五,一年里月光最好的日子,天高气爽,田野里一片金黄。我们在朗朗的圆月下聚集,喝酒,吟诗,遐想,弹着吉他唱月亮,无拘无束地玩耍,还品尝各样的美食,翩翩舞影里加入了嫦娥和吴刚。穿越时空,游历明清、两宋和盛唐,中秋节的夜空缀满了温情、浪漫与狂放。
以上是我为《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的“中秋”部分所写的题记,结合历史上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过节情形,据实描述更接近本原形态的中秋传统的自在、诗性、可爱与好玩。在这里引用它,是由于它较好地勾画出了我在完成《中秋》写作后心目中浮现的对中秋节的美好印象。
我对中秋节的研究始于2006年底。那时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课题,是为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给传统节日增加假日做准备的。课题组成员还有刘魁立……
·插图·
本网2010-08-30发布
2014-09-06再次提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