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沉寂多年后,随着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开始复苏。1979年在昆明举行的全国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是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出现突破性进展的一次主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西北五省区轮流主持召开具有全国规模的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同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座谈会,就会议的筹备和安排事宜进行了讨论,作了具体的布置,从此开始了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78年,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创办的《海交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朱红的《伊斯兰教文化东渐杨州始末》(上)、志程的《蕃客墓》及其有关问题浅谈》两篇文章;《新疆历史论集》中载有王治来的“论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发展”等,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比较早的研究伊斯兰教的文章。这一年,由法国人昂里·马塞著,王怀德、周祯祥翻译的《伊斯兰教简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自50年代以后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伊斯兰教研究的译著。
1979年,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内发表这一方面的文章已达30多篇,其中谷苞在《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第9期发表《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黄心川在《新疆史学》创刊号上发表《沙俄侵略新疆与伊斯兰教》,金宜久在《世界宗教研究》第1集发表《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纳忠在《历史教学》第1期发表《中世纪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特别是马寿千在《光明日报》1979年10月9日发表的《伊斯兰教在中国为什么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对人们了解伊斯兰教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年,也有几部重要的伊斯兰教译著和著作出版,如美国学者希提著《阿拉伯通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英国学者伯纳路易著《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黄心川、戴康生著《世界三大宗教》,由三联书店出版,其中有伊斯兰教的专门章节。
进入80年代,中国伊斯兰教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从1980年开始,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分别在银川(1980年)、兰州(1981年)、西宁(1982年)、西安(1983年)、乌鲁木齐(1986年)举行。5次会议有十多个民族成分的近600人(次)参加,提交会议的论文、资料等达400篇(本)。从5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主要领域大都有所涉及,如银川会议讨论了“18世纪以来我国的伊斯兰教问题”,兰州会议讨论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相互影响问题”、“伊斯兰教在西北的教派与门宦问题”、“清代对伊斯兰教的政策与伊斯兰教在回族反清起义中的作用问题”、“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以及经堂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西宁会议讨论了“关于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如何为‘四化’和现实服务的问题”、“关于西北地区的教派、门宦及其渊源问题”、“关于汉文伊斯兰教著述及其哲学思想研究的问题”、“地区性伊斯兰教的调查问题”;西安会议讨论了“关于伊斯兰教与10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问题”、“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及其特点的问题”、“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各派的兴起及其教义的问题”;乌鲁木齐会议重点讨论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史”和“西北地区的苏非派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此外,80年代重要的伊斯兰教学术会议还有:1981年7月举行的“中国宗教学学术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提交的有关伊斯兰教研究的论文有17篇;198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
这些学术会议的举行,为我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空前的丰硕成果。探讨了伊斯兰教在我国各地的传播及其特点和规律,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清真寺研究,穆斯林人物研究、伊斯兰教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收获,其学术成就和影响,也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注目。
在学术研究成果方面,80年代出版的一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专著、译著、论文集、资料集,已具备一定的水平,有些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影响。1981年、1983年和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勉维霖著《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马通著述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等3本专著。这3本书综合了两位作者多年来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珍贵的大量资料,系统阐述并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主要教派与门宦及其支系的宗教教义渊源和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现状,以及宗教修持和礼仪遵行方面的特征,比较全面地为我们展现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在西北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宗教组织——教派门宦的历史画卷。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文集》等先后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编印了《什叶派》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3年6月出版,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一本比较系统阐述什叶派的著作。杨永昌的《漫谈清真寺》一书,是70年代末以来国内第1本研究清真寺的著作。《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集》则是对泉州等地伊斯兰教史实的专门研究。《西北伊斯兰教研究》(论集)辑录了80年代前期国内研究西北伊斯兰教问题较有代表性的20篇文章。这一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译著出版较多。主要有前苏联叶·亚·利亚耶夫著的《伊斯兰教派历史概要》,德国卡尔·布曼克尔曼著的《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前苏联约·阿·克雷维列夫的《宗教史》,该节下卷用3个章节阐述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五世纪的伊斯兰教、中世纪末和近代的伊斯兰教。美国托马斯·李普曼著《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比较集中地记述了当代伊斯兰教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载录了14世纪中叶中国伊斯兰教的相关珍贵史料。马坚译的白话文《古兰经》和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在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使伊斯兰教的研究有了最权威的源泉。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纳忠等译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与伊斯兰文化相关的阿拉伯文学、伊斯兰音乐等方面也有译著出版。
这一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性资料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年—1949年)》、《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最具水平。第一部资料集分上下册,八大类,一百余万字,从1911年至1949年期间的中文报刊和丛刊中,选编了说明中国伊斯兰教史某一方面有史料价值的各类文章197篇。这类文章由于历史的原因,常人很难寻找,且选编的门类比较齐全,所以对研究者作用很大。第二部资料集共7册,近200万字,对中国穆斯林最聚集的西北五省区1949年以前的民族宗教资料,采取文摘的形式选编,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史的资料占有相当的比重,如《甘肃分册》中,直接论述伊斯兰教问题的资料约有50篇,9万余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