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高占福]中国20世纪伊斯兰教研究综述
  作者:高占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4 | 点击数:25015
 
其次,一批穆斯林学者研究伊斯兰教的译著和专著不断出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马坚译的《回教哲学》,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纳忠的《伊斯兰教》,天津伊光报社出版王静斋的《伊斯兰教概论》,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金吉堂的《中国回教史研究》,马松亭的《回教与人生》,马自成的《历源真本》,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的《中国回教史鉴》等。1935年以后,白寿彝先后出版《中国回教小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天方典礼择要解》(校点)等著作;并发表《从怛罗斯战役说到中国伊斯兰教之最早的华文记录》、《咸同滇变见闻录》、《回教先正事略》、《中国伊斯兰之发展》、《读桑原骘藏〈蒲寿康考〉札记》、《明清间中国回教学术运动》等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学术文章,从而奠定了他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带头人的地位。与白寿彝同时代的马坚、杨志玖、纳忠等回族学者也有不少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发表。
再次,一些著名的汉族学者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陈垣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西域人华化考》,陈汉章的《中国回教史》等,当时在研究方法、深度等多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陈垣为代表的汉族学者,和以白寿彝为代表的回族学者,为推动当时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而他们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有别于前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使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个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的研究大大前进了一步,开拓了客观的学术性很强的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新领域。
 
三、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是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在完全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存在并发展的,因而对它的研究明显的有着时代的特征。1949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朱总司令复电新疆回族总教长马良骏》一文,1950年12月2日“政务院关于伊斯兰教的人民在其三大节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应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的通令”发布,1956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毛主席朱德副主席接见中国伊斯兰教第二次代表会议代表”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伊斯兰教及其各穆斯林民族的政策与历代统治阶级歧视伊斯兰教,压迫穆斯林民族的政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真正享受到了宗教信仰自由。在这样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在50年代出现发展的局面。马坚在这一时期有多篇成果发表,他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历史教学》、《中国穆斯林》等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古兰经〉的纂集和流传》、《舟罕默德的宝剑》、《伊斯兰文化的光芒——纪念阿维森纳诞生一千周年》、《伊斯兰哲学对中世纪时期欧洲经院哲学的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又古老又年轻的友谊》等文章。白寿彝发表的重要文章《中国元明时(1280-1661年)几个阿林》,刊登在《中国穆斯林》1958年第1期上。纳忠发表在《云南日报》1957年3月14日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文化》,林干发表在《历史教学》1953年第12期上的《伊斯兰教(回教)是怎样产生的?》苏北海发表在《历史教学》1952年第9期上的《一千年来伊斯兰教(回教)在新疆的发展》,马力克发表在《中国穆斯林》1957年第2期上的《中国穆斯林的人口问题》等文章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整个50年代,国内共发表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论文和文章约百余篇。
伊斯兰教译著的不断出版,是50年代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特点。1950年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坚译《古兰经》上册,1951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他翻译的《回教真象》,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也是马坚翻译的《伊斯兰教哲学史》,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裕菁译《蒲寿庚考》,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马安礼译《天方诗经》,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纳忠译《阿拉伯文化的黎明时期》。
50年代出版了研究回族问题的有关著述,如白寿彝著《回回民族底新生》和他主编的反映清代回民起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料集《回民起义》(全四册),以他为首编写的《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马霄石著《西北回族革命简史》,林干著《清代回民起义》等书中,有关伊斯兰教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进入60年代,伊斯兰教的研究势头明显减弱,但在1965年以前,仍有一些成果问世。张杰在《民族团结》1962年第4期发表《在伊斯兰教中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62年2月,白寿彝赴巴基斯坦参加历史学年会,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穆斯林的历史传统》(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是当时重要的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文章;马坚在1962年9月22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中国艺术给古代穆斯林的影响》;纪思、庄为玑、吴文良分别在《文物》1960年第1期、《厦门大学学报》1963年第4期、1964年第1期发表《杭州的伊斯兰教建筑凤凰寺》、《泉州清净寺的历史问题——泉州古迹研究之一》、《再论泉州清净寺的始建时期和建筑形式》等文章。
从60年代开始,文史资料和民族地区调查资料汇集中有关伊斯兰教的文章比较集中,而且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962年创刊的《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第二、第四辑中有《甘肃伊斯兰教的门宦》、《甘肃伊斯兰教新教派的产生》、《临夏清真寺海乙制的建立及其变迁》、《我国伊斯兰教中的哲赫忍耶门宦》等20余篇有关伊斯兰教的文章。同时期的《青海文史资料选辑》中也有多篇伊斯兰教内容的文章。
60年代,在刊印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集中,也辑录了不少各地伊斯兰教的资料。如1963年印行的《东乡族调查资料汇集》中有《伊斯兰教在东乡的一般情况》一文,1964年印行的《甘肃回族调查资料汇集》中有《(临夏、临潭)伊斯兰教情况》一文,1964年印行的《青海回族调查资料汇集》中有《门源伊斯兰教的情况》一文。在全国穆斯林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集中,都有伊斯兰教的内容。
从1960年至1965年,全国报刊上发表有关伊斯兰教的论文和文章不足50篇。
1966年至1977年的11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及余波,伊斯兰教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停顿状态。只有昆明师范学院《教育革命》1975年第2期发表《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5年第2期、第3期、1976年第1期发表方思一的《伊斯兰教史话》(后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两篇直接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文章,但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局限的烙印。此外,从考古学和人物考证的角度,有四五篇与伊斯兰教有点关系的文章在《文物》等报刊上发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魏良弢]维吾尔族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再思考
下一条: ·[李宁利]自梳女的“婚嫁”象征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