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王美彪]手艺人的静气和力量
  作者:王美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2 | 点击数:9152
 

 
  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如今是越发的少了。少年时,在上海弄堂口的石子路边,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各式手艺人,他们的吆喝多半是上海郊县的口音,也有苏北腔的。那声音只要老远地传来,小鬼们立时便会停了游戏,围到手艺人身边,要么吵着买麦芽糖,要么看手艺人锔锅补碗、修阳伞、编淘米篮头,还有箍桶、弹棉花、给鞋子上底或者打前后掌。在小鬼的眼睛里,手艺人的手是天下最巧的,再破旧的玩意到了他们手里也能给调理出个模样来。我最惊奇的是手艺人的从容,似乎除了微笑,他们几乎没有明显的表情,眼睛单盯着手里的活计,什么也不多想,你问他什么,他总是用最节约的语言回答你,并且也不抬头。他们的身影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们的从容却长久地烙在了一些小鬼的心里。

  许多年以后,看到作家阿城评论作家苏童时说的一段话:“苏童的阅读经历应该是在几十年的暴力阴影之中。他从阴影里走来,却没有阴影的气息,如此饱满,有静气,令人惊异。”还说:“厨师身上总有厨房的味道,苏童却像电影里的厨师,没有厨房的味道。”思之再三,暗忖:阿城所说的静气,也许就是手艺人的那种从容吧?

  中央美院的吕胜中教授在他的著作《走着瞧》当中,记录了这样一件趣事:“很早以前,我结识大西北的一位叫王兰畦的巧手老婆婆,她剪花,我在旁边看。她剪时那种全神贯注的入境令我感到一种被忘却般清冷,就轻轻问她:‘你心里头想什么?’她过了好长时间才停住手,缓缓地说:‘什么都没想,心里头空空的。’

  她的话像一个谜,直到我开始做‘剪纸招魂’,才真正进入了她那像谜一样的境界。我就坐在这个世界上,但我说不清楚我是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是在物质世界之中。却分明觉得:这是真仙境。”

  是不是仙境,只在自我,局外人自难作解语。但是,王兰畦老婆婆什么都不想、心里头空空的状态,我可以理解,我觉得老婆婆说的其实就是手艺人的静气。这种状态只能感悟,只能自己体验。

  去中国美术馆观摩法国印象派画展时,在二楼的馆藏中国民间剪纸展厅里,我一进去就看到了王兰畦老婆婆端坐着剪纸的照片。我盯着她看了好久,她的代表作《娃戏狮》也让我看得痴迷。不错,她的确是“什么都没想,心里头空空的。”在黄土地的世界里剪着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忘记她的手艺,不知不觉地融入她散发出的静气之中。

  许多年以前,冬天,一个阴雨的傍晚,我看完大足石刻之后,溜达在县城的小巷子里。路上少有人,只那隔三岔五的小食铺里有些零散的猜酒令。我走得漫无目的,但是因为天气冷,又弥漫着湿气,所以心绪有些低沉。恰在此时,看见一爿小书铺,老式的木头平房,门板也没全开,心下好奇,便进去了。里头其实人并不少,只是孤檠昏黄,厕身其间,仿佛是个剪影的世界。我随意地翻阅,居然看到了陈允吉教授的论文集《唐诗佛音思辨录》,欣喜之余,颇感惊讶:陈允吉教授乃士林达者,擅长从佛学角度研究唐诗,兼治敦煌学,不出专著,每年只写一篇论文,却都赢得学界交口称赞。我在大学里旁听过他开的公共课——佛学概论。这本《唐诗佛音思辨录》,我已经寻觅良久,怎么也想不到居然会在这么一座小县城的这么一爿小书铺里得到。打开书,第一篇论文写的就是对王维的名画《雪中芭蕉》的破题,然后又是对王维偏居秦地时终南别邺和蓝田别邺的考证。就这样,我站在书铺里,心无旁骛地读完了这本书中的几篇论文。往回走的时候,我的思绪还始终停留在陈允吉先生笔下的唐诗佛音之中。

  我很佩服先生能将学术文章做得这么干净,这么爽口,在他那里,做学问竟好比做手艺,态度从容,语言节约,不独唐诗,还有敦煌变文,还有佛教石画像,等等,一篇篇看似不大的文字,不皱一池春水,机智得看不出任何技巧。功夫。

  这是静气使然。是的,静气。

  其实,静气还有另一层面的讲究,那就是对过程控制的不动声色。

  前几日看了一部以色列的纪录电影,内容是一位曾经身陷纳粹集中营的犹太老头对自我经历的口述。该片从头到尾都是老头的自述,中间交叉些他老伴准备一日三餐、老头就餐、老伴洗餐具、老头外出到街心花园溜达和老两口休息的日常镜头。口述的内容自然是吸引人的,但是再吸引人的口述如果篇幅太长,在通常情况下对观众来说也是很容易产生视听疲劳,可是老头和老伴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老伴那看似不带表情的忙活又引诱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于是观众继续着自己对银幕的注视。可是老头还在说,老伴还在忙活,就这样,就在你觉得片子也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提供别的什么的时候,也就是观众对这样的表现方式快忍耐不住的时候,戏剧产生了:老伴终于忍耐不住,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爆发。

  我很佩服编导的耐心,佩服他对戏剧冲突的预知,更佩服他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对结构张力的控制。编导这么做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保持静气。这种对做手艺的过程不动声色的控制,往往是最难学,甚至也不是能够学来的,因为它需要手艺人得有很大的力量。我说的力量,不是力气,而是从围棋术语里借来的一个词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10年08月31日 08:22:06

上一条: ·[杨利慧]哈佛点滴
下一条: ·[段宝林]《中国民俗大全》总序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
·[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杨秀]手艺人个体的时代应变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