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托马斯·麦格奈尔]表层文化、深层文化和文化认同
  作者:[美] 托马斯·麦格奈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2 | 点击数:12112
 


  文化有表层和深层之分。作为人类行事方式或行为模式,诸如饮食、起居、艺术创作等文化实践都处于同一层面,构成了被我们称之为“文化表层”的范畴。在西方,以更为庄重的时代、更为正规的着装风格、诗歌、戏剧为特色的维多利亚文化也不过是那一时期表层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表象构成网络的地方,文化实践往往会与另一个层面相联系,那就是表象背后的层面。维多利亚时代表层文化的背后是对人性残忍的一种接受,夹杂以对人类完美性的信仰、对进步的信念、对表现为“为尊重而尊重”的荣誉的关注、对身心洁净的重视、对感伤的追求以及延伸至慈善事业和促进教育的责任感。这种隐藏的层面可称作深层文化。表层文化的后盾是深层文化。在深层文化中,文化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广泛的信仰和价值生成的,它们本身或许部分地反映了整个世界观。在许多语境中,“表层”一词具有“肤浅”之意,而“深层”则具有“重要”甚至“深奥”之意。按价值的大小排列,“表层”意味着低价值而“深层”则意味着高价值。我们不妨这样看,从重要性上讲,表层文化肤浅而深层文化深奥,前者不如后者重要。

  文化认同通常取自表层文化,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作为文化表象,文化实践是人们直接意识到的内容。它们极具价值,部分是因为它们已为人们所接受,且往往是人们所喜欢的;部分则是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参与某个特定群体的文化实践,那么他将被看做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相比较所谓的高雅文化,“没文化”则是一个贬义词,意味着某种缺陷或不足。

  但并非一定总要和高雅文化进行比较,我们还可以谈论大众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等等。某个人对体育文化中的特殊元素感兴趣,对他而言,缺乏此类兴趣的人不仅与他存有差别,而且在这一方面存有不足。但这种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文化。文化实践有时是可替代的。高雅文化可以为低俗文化所替代,同一种文化中的特殊元素会被其他元素或另一种文化中的特殊元素所替代,例如对严肃小说的兴趣会被对抒情诗的兴趣、对巴洛克音乐的兴趣会被对数字理论的兴趣所替代。只有缺乏所有文化类型的人,才是没文化的。由于文化表象有不同的层级,某个特殊文化境域中的个体会处于高低端文化之间的范围内,大多数的个体处于该范围两端之间的某处,也许只对几种可替换的文化元素有真正的兴趣。然而,将自身融入到所处文化实践的个体有可能将一种文化认同意识与对优越性的规范判断联系在一起。他者文化的实践由于和自己有所不同而被看做存在缺陷和不足。由于文化实践是可替代的,依据表层文化对其进行优越与否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种方法是将文化认同至少部分地植根于深层文化之中。这样做的理由充足。作为个人事务,我们的信念和价值对我们的自我意识尤为重要。对北京马连道人或纽约百老汇人失去信心也许让人难过,但对在北京或纽约周边生活了多年的人也失去信心则更容易引人关注;不再看重茶或音乐戏剧也许让人难过,但对同情心或正义感也不再看重则更容易引人关注。文化也是如此。文化表象的变化多少有一些偶然性,即使是令人遗憾地失去了,也不那么要紧,但潜藏在深处的信念和价值的变化则是构建整个文化气质的中坚力量。这些特性在塑造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许深层文化元素太抽象,不能作为文化认同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它们在构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最理想的文化认同是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合二为一。

  今天,人们寻找社会冲突的单一根源的尝试变成了幻想,备选的有经济、意识形态、宗教,还可以再加上第四个,文化。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把“文化”的意义范围扩展,则可以包含经济、意识形态和宗教,使其成为社会冲突的单一根源。但这是徒劳的,我们更可能做到的是通过识别其多样化的根源来界定社会冲突。也就是说,在文化认同中重视最高层面的价值是一个根源。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有实际的理由去重新认为,文化认同是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合二为一。我们不可能阻止人们对文化认同铺天盖地的评价,不管这种评价是好是坏。人们会继续认为保护和促进他们的文化认同很重要。如果他们的文化认同意识局限在了表层文化,则这种保护和促进就会引发社会冲突并进而使其上升到战争。让人们理解许多表层文化元素的可替代性能够起到全球性的缓释作用,至少在深层文化中的一些广泛的信念和价值可以为不同的表层文化提供母体,让人们认识到深层文化的共有成分可以降低他们把保护和促进表层文化看做文化认同的欲望。

  重新看待文化认同,把它看做是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合二为一,可能不会完全消除社会冲突,因为后者的多元化根源使得任何类似的努力注定失败。而且,并没有理由认为任何表层文化现象都可以毫发无损地被替代。用一些流行音乐来替代西方的一些艺术音乐可能不会引起关注,但如果用街舞替代巴赫,则会导致严重损失。只停留于对表层文化的思考并不能保障愚蠢的文化相对主义。同样也没有理由认为深层文化广泛的信念和价值是完全一致的。根深蒂固的有神论和世俗主义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表层文化中难以协调的矛盾,但我们可以在深层文化中发现契机。深层文化中的诸多价值是共有的母体,如同情、正义和忠诚,还有通常关注个人和孩子的生存、成长的高层次价值以及表层世界中相关的所有信念。诚然,如果我们能够自信地把其他价值尤其是宽容和诚实加诸这个母体,社会冲突一定会减轻。但是,即使我们真的看到深层文化的价值被广为接受,某些价值例如同情,如果给予更大程度的接受,也会削弱社会冲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类生存和成长的高层次价值会为人们遏止社会冲突提供审慎的基础。今天,关注人类生存和成长的高层次价值可用以确定社会冲突的根源,促动人们阻止社会冲突,或至少在其爆发时将危害最小化。

  托马斯·麦格奈尔: 美国德鲁大学哲学系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8-24 12:12: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雅各布·坦纳:《历史人类学导论》
下一条: ·柳田国男:《民间传承论与乡土生活研究法》
   相关链接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刘先福]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尹锋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咸阳市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王世友 雷军蓉]消费者对民俗体育赛事空间的感知与认同
·[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陈亚文]剥离与熔铸·[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