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籍中的黑人神话
中国古籍中所载资料,也有通称黑人的。
二曰川泽……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司徒》)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山海经·海内经》)
黑齿国在其北,其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手,食稻使蛇。(《山海经·海外东经》)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山海经·海外东经》)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山海经·海外东经》)
《山海经》一书不只有周饶国神话,相关黑人的资料也较多,在《山海经》成书时代(战国晚期),中国境内南部或境外东方,即现在的东亚及东南亚确实有黑人存在。(注: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中国史志上的小黑人》,联经出版公司1979年版。)似乎《山海经》中的黑人与台湾原住民等南岛民族有密切关系,只是《山海经》中或“虎首鸟足”,或“持蛇”、或“啖蛇”、或“使蛇”的黑人,在南岛民族中着重的是矮黑、穴居、善泳,或是有尾巴、无肛门。
凌纯声言及他在西南旅行时,尤其云南的西南部常见到色黑发鬈的混色人种,与台湾原住民情形一样,他认为台湾原住民神话中的小黑人在《山海经》中就已出现。(注:凌纯声:《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中国史志上的小黑人》,联经出版公司1979年版,第345-361页。)杨希枚也从人类考古学观点发表对古籍中黑色人的看法。(注:杨希枚:《论汉简及其它汉文献所载的黑色人》,《先秦文化史论集》,第983-98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学者似乎都以为小黑人是整个南岛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
人类学家认为,自古皮肤的颜色就被认为是最明显的民族特征,历史上,颜色常常是一种标志,自认比较高尚的民族藉助来区别低级民族的,印度梵语标志种姓的词是varna,意思是颜色,黑脸家族是低级种姓,晚近英国人的白皮肤是他与其他国家黄色的、棕色的或黑色的“土著”区别的等级标志。(注: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第58-59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台湾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话既言其矮小又言其黑肤,与《山海经》的黑人神话一样,或多或少都有暗示非我族类之意。
《山海经》的书面记录当然有供早期人类学研究者一并讨论的价值,却对了解小黑人神话叙事者的动机没有直接的助益。然而,这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原住民神话叙事者将焦点真正转移到“远国异人”的他界叙事,小黑人、地底人的世界是有谷种、火种及弓箭的远国,而这些非原住民原有。
六、结语
李壬癸先生归纳台湾南岛民族关于矮人的传说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和太平洋岛屿上普遍流传的矮人传说也相同。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矮人都住在山中、森林中或偏僻的地区,矮人都住在山洞中或地下。矮人个子特别矮小、肤色黑,有的据说卷发。矮人善于使用弓箭。矮人虽然矮小,但身体强壮,行动敏捷,神出鬼没,令人难以捉摸,上下树如猿猴,又善于游泳。矮人有高明的技术和手艺。矮人懂法术,并有超人的能力。矮人对人尚称友善,但有时也会恶作剧,以至贪婪、任性和好色。(注:李壬癸:《台湾南岛民族关于矮人的传说》,《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76-604页,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年版。)
李先生所列的南岛民族的小黑人特征,十分详细,值得参考,而他对小黑人是虚构或真实抱着保留态度,他说“矮人”这个名词,各族的称呼显然都不同,词形差别大都相当大,不像是同源词,似乎意味着这些传说是后起的,只是近几百年来才有的,不是古南岛民族几千年就有的文化成分。(注:李壬癸:《台湾南岛民族关于矮人的传说》,《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76-604页,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6年版。)或者原本是神话的母题,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了好恶、夸大的现象。的确,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话传说还有一些小问题值得讨论。
《山海经》等古籍与台湾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话有几项共通的特点:矮小、穴居、善用弓箭、有谷物。因此本文将原住民与《山海经》的周饶国、焦侥国、黑人国一并观察。
小黑人常是穴居,而即使未言明矮小,地底人应也不是太高大的人,与小黑人似也可一并讨论。小黑人、地底人或女人部落都会言及他们有谷物,用巫术,甚至无肛门,吸蒸气维生,原住民的女人部落神话也是值得注意的。
小黑人擅用弓箭、神出鬼没、好色,地底人、女人部落的女人无肛门,地底人有尾巴,似乎都被刻意说成非我族类。神话中偶有言及地底人出入口被堵住,其他大都未明言地底人的下落,却都强调小黑人、女人部落被消灭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