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刘亚虎]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概况
  作者:刘亚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26 | 点击数:16320
 

  四、洪水、兄妹婚神话研究

  洪水神话在南方苗瑶语族、壮侗语族一些民族中常表现为与雷神的斗争。吴晓东《苗瑶语族洪水神话:苗蛮与东夷战争的反映》[22]认为,以鸡(雉)为原型的雷神指祝融,苗瑶语族与雷神斗争的神话反映古三苗与东夷族祝融部落之间的战争。

  潘春见《首子信仰与壮族民间文学的原型分析》[23]用壮族首子信仰风俗来解读洪水后兄妹婚神话中肉团怪胎情节,以及盘古神话、莫一大王、刘三姐传说中的有关情节,颇有新意。作者指出,在壮族,与首子信仰有关的文化有远古的“食长子”之风,“不落夫家”的首胎子之盼,至今还残存的忌讳“大哥”、“大姐”称谓,父母在名分上降为“大哥”“大嫂”的习俗等,这种信仰属于生殖崇拜的文化范畴,是远古人类把食与生命、食与生殖联系起来后,在食与生殖的链条上产生的对首生子的神秘和崇拜,认为首生子具有超凡的生殖神力,食之可带来生殖的繁盛和生活的兴旺发达。作者认为,壮族洪水神话中伏依兄妹婚后生下首胎子——肉团(怪胎),又把肉团剁碎、抛散,变成人类的情节,应与新生首子的牺牲繁殖信仰有关,它的原型很可能是血淋淋地肢解甚至分食、抛撒新生首子的求繁殖丰产的巫术仪式。盘古神话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自我肢解,是远古肢解首生人牺的巫术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留下的模糊印记。《莫一大王》母忌对莫一大王事业的破坏和毁灭,体现了母亲与首子之间力量对比悬殊的敌对矛盾的文学原型。刘三姐传说中的哥哥割断妹妹生命藤的原型实际上就是长兄割断母亲生命藤,也是首子篡夺母权成为部落最高权威的一个例证。

  五、盘古、盘瓠神话研究

  在中国各民族神话类型中,盘古型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源流至今尚无定论。曾祥伟调查报告《岭南的盘古崇拜群》[24]为这一神话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披露作者近年田野作业的结果:岭南存在着庞大的盘古崇拜群。岭南畲族、瑶族都存在盘古崇拜。在岭南的汉族中也普遍存在盘古崇拜。调查的结果表明:粤北和粤东地区至今仍有大量的盘古庙。大量事象表明:盘古崇拜在岭南渗透于民俗之中,内涵深厚,盘古崇拜的中心在岭南。这对盘古神话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003年9月,覃乃昌等壮族学者在广西来宾(古桂林郡属地,梁代任防《述异记》载:“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考察时发现,来宾境内至今仍有不少盘古庙、盘古村、盘古山、盘古洞以及关于盘古的神话、歌谣、祭祀仪式、庙会等,他们回来后写了《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25]等文章。文章谈到了当地关于盘古的神话:在壮语中,“盘”的意思是磨砺,指磨刀石;“古”实为“勾”,是葫芦,这两样东西都是壮族世代崇拜的圣物。“盘古”或“盘勾”合起来就是磨刀石和葫芦,它们连缀起了壮族先民一个关于盘古的神话:远古,有俩兄妹,哥哥爱帮大人磨刀,得名“盘”;妹妹爱种葫芦,得名“勾”或“古”。有一年天下大旱,河流干涸,人畜饥渴,人们怨声载道。土地神(或布伯)设计活捉了雷公,把他关在鸡笼里,让俩兄妹严加看守。雷公口渴难耐,向兄妹讨水,兄妹心生怜悯,便到染布缸舀了半碗蓝靛水给雷公。雷公沾水后神力恢复,挣脱束缚重上天空,临走前拔下一颗牙齿让兄妹俩赶快种在地里。兄妹俩遵嘱照办,牙齿发芽长苗六日后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忽然,天降暴雨,洪水肆虐,无数生灵都被淹死,只有兄妹俩躲进葫芦漂浮水上幸免于难。他们俩在金龟的指点下住进山洞(即盘古洞)含羞结婚,十个月后妹妹生下一砺石(磨刀石)状肉团。他们又在仙鸟的指点下用石片把肉团砍碎撒向大地,碎肉顷刻化作人群遍布山野,万物又从此生生不息……

  盘古神话大致有三种类型。最早见于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前者所载的是一则与盘古有关的“宇宙蛋创世型”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后者所载的是一则盘古“肢体化解创世型”神话:“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五极四岳……”另外,相传为南朝梁任所撰的《述异记》又载了一则盘古“夫妻型”神话:“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来宾壮族盘古神话大致属于第三种类型。根据田野调查所揭示的这些以盘古神话、盘古信仰为核心,由语言、叙事、民俗、庙宇、地名等文化构成的原生态的盘古文化体系,是否可以向世人昭示:来宾一带是盘古文化最原始的发源地之一?

  蒋明智《盘瓠出世:一段图腾生育神话解读》[26]和吴晓东《盘瓠神话:楚与卢戎的一场战争》[27]是两篇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盘瓠神话的论文。前者认为盘瓠诞生神话的表层结构由两个情节单元构成,即妇人耳疾得虫和置虫于瓠蓠,覆之以盘,化为犬;其深层结构是氏族图腾由感生孕育,到经求子、催生习俗仪式而诞生的过程。后者认为,盘瓠神话所描述的其实是打着周王朝旗号的楚与苗蛮集团中的卢戎之间的一场战争,盘瓠的敌人犬戎可能是“卢戎”的笔误。盘瓠立了战功,被封为王,封了地,子民可以免交国税(故称莫徭),逐渐脱离了原来的集团,成为独立的民族。

  六、英雄神话研究

  金海《蒙古族神话〈额日黑莫日根〉的文化解读》[28]认为,额日黑莫日根是取代自然神而立的典型的文化英雄,其射日行为表达了初民对自然现象的巫术控制愿望,其按誓言割指变旱獭行为则是初民语言崇拜意识、大拇指崇拜意识和图腾观念的产物。

  杨树喆《桂中壮族民间的莫一大王崇拜及其内隐意蕴扩》[29]是对壮族口承文学和民间信仰中神灵形象的分析。莫一大王是桂中壮族民间一个重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土俗神灵。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莫一大王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此文则认为莫一大王崇拜中包容了特定历史时期壮族人民的情感体验,是一个蕴涵着壮民族文化心理特质的“原型”,它一方面反映了壮族社会历史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壮民族的文化态度、精神特质和民族性格。

  七、神话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广泛运用于北南各民族神话研究中。毕桪《哈萨克神话传说里的波斯成分》[30]、叶尔肯·哈孜依《哈萨克族神话与汉族神话共同点之比较》[31]是关于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神话的比较。前者认为,哈萨克神话里有关神牛托载大地、光明与黑暗斗争等内容,以及某些神怪精灵观念源于波斯。波斯神话在哈萨克民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还可以在哈萨克的民俗生活里见到。波斯神话在哈萨克民间能有如此广泛长久的影响,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便是:哈萨克历史上的一些宗教信仰与波斯有关。后者通过对哈萨克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关于开辟宇宙、人类起源、发洪水等神话中的一些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并探讨产生这种共同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那木吉拉《蒙古族洪水神话比较研究——以〈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为中心》[32]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则融于蒙古族民间故事或传说中的神话的原型、原意,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他的另一篇论文《蒙古创世神话的佛教神话文化影响》[33]则指出,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使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了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作者在文中分析了进化型、原初海洋上佛神创世、原初海洋上神鸟创世、化尸型或肢解型等类型神话受佛教神话文化影响的情况。

  林继富《西藏卵生神话源流》[34]分析了西藏卵生神话的源与流。作者认为,西藏卵生神话及其信仰的最早根源在雪域本土,在其发展中融合了古印度、波斯,乃至祖国内地的汉族文化,并依据藏民族文化特点不断丰富和发展。

  苑利《朝鲜族熊虎同穴神话源出北方羌族考——兼论中国彝语支民族熊虎图腾崇拜的北来问题》[35]认为,朝鲜族神话中“熊虎同穴”这一意味着熊虎图腾并重的文化现象,很可能正是朝鲜半岛土著居民所固有的文化创造。它们很可能与彝语支诸民族熊虎图腾崇拜并出一途,均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文化——黄帝族的图腾文化,所不同的是,彝语支民族后来迁居南方,进入中国大西南云贵高原,而另一支接受了黄帝族熊虎图腾的民族——朝鲜族则滞留朝鲜半岛,从而造成南北两族尽管远隔千山万水,但其图腾文化却息息相通的原因。

  周翔《台湾原住民征日神话之比较分析》[36]从征日的原因、征日的英雄、征日的历程、征日的结果四个方面对台湾原住民征日神话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从族群的社会性质、神话的产生时间、征日的情节构成等因素的不同之处,还可以推断出征日神话经历了从只有举天的情节,到举天与征日两个情节并举,再到举天情节脱落而只留下征日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

  李子贤《被固定了的神话与存活着的神话——日本“记纪神话”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之比较》[37]对中日神话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云南与日本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古文化要素及神话母题,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仍存活着吟诵出来的神话史诗,与“记纪神话”有某些相似之处,二者不仅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都具有若干活形态神话的特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薛洁]1996-1997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下一条: ·[翟清菊 胡悦晗]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礼物”及“随礼”行为研究述评——基于社会学与人类学双重视角的考察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综述·[胡阳全]近年国内白族研究概述
·[胡阳全]近十年国内傣族研究·[鄂崇荣]近十年来土族研究综述
·[马亚萍 王琳]改革开放以来撒拉族研究概述(1978—2001年)·[陶立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体系和分类
·[弗里]口头程式理论:口头传统研究概述·[王焰安]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陈志勤]近20年来日本民间文学研究概述·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前言
·[陶立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传播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概述
·[施爱东]2006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陈岗龙]1996—1997史诗研究概述
·[薛洁]1996-1997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