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邓启耀]回眸神话研究
  作者:邓启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04 | 点击数:8644
 

 

如果说,梦是相对个人化的意识和无意识表现的话,神话,就是集体的梦。
神话研究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两个学科关注的领域。在文化现象目益复杂、学科交叉更加频繁的现在,“神话”更有可能成为许多学科争相诠释的关键词之一。就如茅盾所言:历史学家可以从神话里找出历史来,信徒们找出宗教来,哲学家找出哲理来。杨利惠认为神话研究,大体上有两大派:以民间叙事为义本的“自足的事象”,属于这一大派的有自然神话学派、传播学派、历史一地理学派、心理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与民间叙事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派有神话一仪典学派、功能学派和比较晚近的表演理论派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关注视角和理论阐释不同,学者的问题意识不同,学科的交叉状态也不同。
神话至少应该是口述史的源头之一。孔子“雅驯”民间口述作品,神话就开始“历史化”:后来不少学者力图从神话看出“折射”的历史。如茅盾关于“历史的”神话和“传奇的”神话、“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神话”的说法,袁珂对中国神话的梳理,徐旭生关于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考证等,“神话即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神话可以成为神话研究的一个方面,将神话历史化的目的是希望讨论神话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及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对于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比较,学者认为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梳理民族神话的谱系,从神话史上探讨中国精神文化的变迁。建立中国神话的体系的神话或是拒绝体系化的神话。事实上,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大不可削足适履。作为资源,除了书面记录的神话,我们不能忽视大量口头流传的神话:除了所谓“主体”民族的神话,还有蔚为壮观的少数民族神话。从神话的类型来看,如袁珂的《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和《中国神话史》、马昌仪的《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等,学者们结合传说时代的古史,对中国神话中神系、神话母题等进行了大量梳理。
神话是社会意识和社会记忆的一部分,哈拉尔德,韦尔策在其《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中提出:人的经验是可以跨代传递的。图像记忆、口承记忆(包括神话、传说、歌谣等)是社会记忆所经历的重要历史类型。比较人类学派的神话学研究代表人物安德烈,兰在进化论基础上提出“遗形说”:最初的原始形式的神话,比较简陋,后经古代诗人引用,加以修改藻饰,方谲丽多趣。据此理论,神话的不合理因素大都是“遗形”。这便是安德烈,兰所谓人类学的方法与遗形说的理论。
张振犁的《中原神话研究》在借助民间口头保存的民间神话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古典神话流变的情况和特点。从原始的哲学。蜕化为诸神世系及幽冥世界等等粗陋的宇宙观:从科学,成为解释自然现象与禽兽生活的故事:从历史,则创为记述某种宗教仪式、部落典礼与风俗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说神话之起源是原始人的蒙昧思想与野蛮生活之混合的表现。
在历史上,神话往往被仪式化或与仪式紧密结合,成为信仰。掌握这一社会记忆的祭司解释神话,操纵仪式,控制群体的意识形态,甚至获得世俗的行政权力。这恰如福柯所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脉络,所以,哈布瓦赫强调:“过去是由社会机制存储和解释的。”
宋兆麟在为陆思贤的《神话考古》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神话是一个能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民族间国际间文化的交流,神话也不断充实、发展、变异,这种历史轨迹必然在历代的文献记载、物质文化——考古学资料上打下深刻的烙印,而且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神话图卷,其中有不少发现将重写某些神话篇章,如距今7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中已供奉石雕女神。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已出现了龙、虎信仰,在西周的玉器上出现了伏羲女娲形象,至于战国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等,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载体。研究神话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家为了解释自己的发掘品,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也要熟悉神话学,只有把神话研究同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正如王国维利用考古成果研究历史、神话,被誉为“新历史的开山”。后来顾颉刚、徐旭生、陈梦家、孙作云等学者也对考古学中的神话做了不少探索。
 
相关链接
《中国神话》白川静著,王孝廉译,台北:长安出版社,1983年。
《神话研究》茅盾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中国神话资料萃编》袁珂等编,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马昌仪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
《神话考古》陆思贤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神话的智慧:时空变迁中的神话》约瑟夫·坎伯著,李子宁译,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
《中国神话初探》茅盾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论集体记忆》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哈拉尔德,韦尔策主编,白锡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原神话研究》张振犁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8日)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眉]秦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条: ·[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