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乙弗敌部何时到达青海湖流域,《通典》等说:“乙弗敌至后魏闻焉。"④按《晋书·秃发乌孤载记》,后凉麟嘉七年(395年),秃发“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⑤。另遣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为首都。乌孤曾登临廉川大山抒怀:“我祖宗以德怀远,殊俗惮威,卢陵、契汗万里委顺。及吾承业,诸部背叛,迩既乖违,远何以附!”说明乙弗部原附属于秃发部,后来背叛,遂为乌孤讨伐。按载,乌孤“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其地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⑥。匹孤自塞北迁居河西,时在3世纪中的三国末期。据《晋书·傅玄传》载傅玄之言,说魏都督陇右诸军事的镇西将军“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使鲜卑数万散处人间"⑦。《通鉴》载此:“先是邓艾纳鲜卑降者数万,置于雍、凉之间,与民杂居。”⑧其时当在邓艾任职的魏甘露至景元四年间(256—263年)⑨。数万鲜卑迁居雍、凉之间,其中也包括秃发、乙弗、契汗诸部。后至西晋,秃发树机能举兵反晋,被称为河西鲜卑。乙弗部原既附属于秃发部,则其迁居之地即在秃发势力范围。秃发部势力西达湿罗,湿罗或作汁罗、罗川,契汗部居地,西秦曾筑列浑城,今海北天峻县快马尔乡境内发现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古城,当为列浑城遗址。契汗部,异译契翰、唾契汗,源出东部鲜卑白部,契汗、契翰,鲜卑语白义,后即以白为姓,属吐谷浑望姓。契汗部与乙弗敌部相邻而居,其地在乙弗部之西,《通典》等载乙弗敌之“西有契翰一部,风俗亦同,土特多狼”⑩。又有别部树奚部,与契汗部亦相邻而居,更在其西,当驻牧于哈拉湖流域。按载,契汗部既在湿罗川遥属秃发部,其东之乙弗部当同时迁居青海湖一带,否则契汗部应占据水草较好的青海湖一带,故乙弗敌部迁居青海湖流域当在3世纪中。
吐谷浑部进驻青海湖流域,时在阿柴执政时期(415—424年)。史载吐谷浑至“阿柴稍用兵,侵并其傍小种,地方数千里,遂为强国”①。按《晋书·乞伏炽磐载记》等载,永康八年(419年),乞伏炽磐遣其征西将军他子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率其众六千降于炽磐,署为弱水护军②。可知此时吐谷浑的势力已达黑河流域,此后二、三年间,乙弗敌、契汗部相继被南凉、西秦攻击,势力崩溃,其地遂为吐谷浑部控制。后至慕璜八年(431年),吐谷浑兼并西秦故地,青海湖流域尽为吐谷浑汗国领地。
二 “青海"之名的人文意蕴
青海湖流域早在21万年前就已形成现有的自然面貌,但直到卡约文化时期才形成人文生态系统,青海湖也至此才被赋予人文意蕴。
青海湖最早被称卑禾羌海,《水经注》引据《十三州志》说西海之地:“阚驷曰(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世谓之青海,东去西平二百五十里。”③颜师古《汉书地理志注》亦引据说:“阚驷云(临羌县)西有卑禾羌,即献王莽地为西海郡者也。”④乙弗部入据青海湖流域,‘以亦卑禾羌海之名称其为卑和虏。青海湖被称为卑和羌海,尽管符合名从主人的地名规律,但显然非羌人所称原有湖名,应是汉人以人名物者,至少从取名方式上说有了汉文化的意蕴。当然也不排除以物名人的可能,羌人称湖为卑禾,汉人则以之称呼当地部落。
汉代先零羌移牧其地,又称青海湖为鲜水、鲜水海,异译仙水、仙水海、仙海。《汉书·赵充国传》载,赵充国晚年上疏称:“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余所,令可至鲜水左右。”⑤湟峡,即今湟源峡。其西所至鲜水,即青海湖。《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⑥则鲜水、仙海均指青海湖,鲜、仙与先零之“先”均同音异译,清人胡渭《禹贡指锥》、沈炳馔《水经注集释订讹》认为西、仙古音同,故西海即仙海、鲜海,其意古史所谓西海者非论方位,而是仙海、鲜海之异译。《汉书考证》也认为西海即仙海,说:“按莽所置西海郡在金城郡临羌县塞外西北,《地理志》可证西海曰仙海,亦曰鲜水海,即今青海也。”但王莽设置西海郡,则赋予方位概念。按《汉书》记载,王莽设置西海郡时上奏说:“今西域良愿等复举地为臣妾,昔唐尧横被四表,亦亡以加之。今谨案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⑦可知西海郡之名,兼顾羌汉名义。
鲜水、鲜水海译称仙水、仙水海,并与西王母神话传说相联系,则青海湖流域被赋予浓厚的神话人文意蕴,古史中的荒外蛮夷之地成为一个美丽传说的源头,青海湖成为人们膜拜西王母的圣地。王莽设置西海郡,西海又被认为是鲜水、仙海的异译,则青海湖流域被赋予浓厚的政治人文意蕴,四海一统的政治理想因此而有了实践意义。
鲜卑人人据青海湖流域,成为青海湖新的主人,“青海”之名也最早为鲜卑人所称。《北史·吐谷浑传》载:“吐谷浑北有乙弗敌国,国有屈海,海周回千余里,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⑧此称青海湖为屈海,屈,或作曲,应即吐屈真、屈真之略,吐谷浑有吐屈真川为四大戍之一,指今茶卡盐池一带。吐屈真,按现代土族语,盐碱地或盐碱滩称Ft’uGulzhul],与“吐屈真"对音,此“屈”音[Gul]。又土族语青色称[kuGul],青海称[kuGulnor],或者“屈”即“窟”之形讹,屈海即窟海,故屈海即是青海的音译,后来同操蒙古语族语言的蒙古族亦译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亦证屈海为蒙古语族民族称谓。由此可知,青海是鲜卑人最早使用的名称,由鲜卑语音译屈海,意译青海。汉文史籍中出现“青海”之名,也在鲜卑人驻牧青海时期。鲜卑人中乙弗敌部最早人驻青海湖流域,也最早以鲜卑语称青海湖为屈海。《北史·乙弗氏传》记载,北魏文帝文皇后“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①。可知乙弗部之屈海即青海,其首领以之称青海王。吐谷浑部后来移牧青海,兼并其地,尊崇儒学,通用汉文,遂汉译屈海为青海,青海之名遂流行开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