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王嵩 余前广]费孝通谈人文资源
  作者:王嵩 余前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02 | 点击数:5894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与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35年8月,费孝通携前妻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社会调查,这是他实地研究中国农村的开始,也是他结缘西部、结缘少数民族地区的起点。
 
关注人文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费孝通所说的入文资源,是“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人文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再生性。费孝通指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有很多是属于不可再生的,一旦被破坏掉,就永远无可挽回。”
费孝通区分了文化生态与人文资源的不同。在他看来,文化生态谈的只是保护的问题,人文资源则表达了更为积极的态度,人文资源“之所以称之为资源。就是因为它不仅是可以保护的,而且,还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是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作为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人文资源的认识具有阶段性。“在经济落后时期,人们不大可能会认为人文活动留下的遗迹和传统是一种资源,是经济的发展才促进了人们对人文资源的认识。”费孝通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才可能发现人文资源的宝贵之处。
费孝通认为,“经济的发展只能解决我们生存的基本问题,但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更有价值,使自我价值的发挥得到更宽阔的拓展,并从中发展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需要在原有韵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用文化和艺术的再发展来解决的。”
在费孝通看来,真正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因素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网……它对一个社会的作用,经常是决定性的”,正是这种力量导致了不同地区在相同的政策、体制条件下却发展迥异。因此。研究人们这些日常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交往心态以及与之有关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对区域发展研究、民族关系研究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保护和利用人文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外交流。费孝通以1950年代访问少数民族的文工团为例,指出,民族之间最容易接触和交流的就是艺术,它是靠感触、靠感情交流的东西,而且这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可以有效地沟通不同的文化传统。
另外,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在费孝通看来,从事艺术文化研究的专业学者要做些实际的工作,避免对入文资源的商业化矫饰。
 
从文化自觉高度观照人文资源
 
费孝通是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观照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问题的。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费孝通在考察西部人文资源时多次强调,一定要注意民族问题,一定要承认多元性,“在这个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猛烈席卷过来的时候,不要把西部这些多元的文化给冲掉了,给毁灭了。”
保护、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需要学者、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学者首先要了解历史,费孝通认为,应当把人文资源放到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研究,研究的不仅仅是人文资源本身的历史,而是整个历史对艺术的表现。其次要实地调查,费孝通主张选择各种具有不同文化类型的社区进行考察。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出结论。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只有“提高我们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大家在文化历史方面的修养,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人文资源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费先生的人文资源思想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
 
1990年代后期,全社会逐渐认识到开发西部在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有关西部开发主要集中在物质文明和经济利益层面,往往忽略了文化艺术层面。费孝通根据自身研究见闻,大力呼吁保护、开发和利用西部的人文资源。
作为一代大师,费孝通有其独具一格的学术思想,他对人文资源的考察研究是以此为基础的。
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其研究方向要考虑人文方面的需要,需要“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其重视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他站在中西文化互补的高度,试图超越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价值中立与价值相关的简单二元对立,以此拓展社会学的研究界限。
从文化的功能来看,费孝通深受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影响,他将马氏的理论简言为“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在他看来,“文化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再追求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研究文化,是为了把中国文化当中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呼吁保护人文资源,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它。
从费孝通的研究旨趣来看,“志在富民”是其学术研究的基点与归宿。一方面,这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在儒家“学以致用”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费孝通形成了以了解中国、推动。中国进步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对社会科学价值观的理解,在费孝通看来,“不存在不产生社会影响的学术作品,影响只有好坏大小以及社会空间范围之别,”诚如他所言,“人类学如果不从实际出发,没有真正参与到所研究的人民的生活中去,没有具有一定的实践雄心,就难以获得自身应有的价值”。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1日)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江]此情可待成追忆
下一条: ·[郑杭生]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社会学贡献的再认识
   相关链接
·[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张亚辉 庄柳]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张浩]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赵旭东]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苏力]较真“差序格局”·费孝通: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认识过程
·[丁元竹]“立下社区研究的基石”的瑶山调查·[张帆]文明及其反思:马林诺斯基、《自由与文明》与费孝通先生
·[费孝通]人不知而不愠 ·[齐钊 赵旭东]地方志与中国风俗的区域研究
·一个社会学派的兴盛与潜行·[桂华]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
·[徐平]大瑶山调查与费孝通民族研究思想初探·[费孝通]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祁庆富]论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中的工作性·[巫达]论费孝通先生的族群认同建构思想
·第四届“费孝通纪念讲座”在北京大学举行· 朱苏力:费孝通与中国文化自觉
·[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郑杭生]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社会学贡献的再认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